美國政府表示暫停所有中國客運航班
和中國在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一度讓世界為中美急速惡化的關係鬆了一口氣。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暴發,美國政府抗疫不力後將矛頭指向中國,兩國一再為疫情發生口水戰。再加上近期的香港問題、孟晚舟案首個判決、美國眾議院通過新疆人權法案等,顯示中美關係又按下了重新設置鍵,大國博弈隨著美國大選日近,而進入矛盾頻發和加劇的時期。
美國交通部因中國政府「未能允許美國承運人實現往返中國的定期客運航空服務,無法行使雙邊權利的全部內容」,於昨天表示將暫停所有中國航空公司往返美國的定期航班運營。該命令將於2020年6月16日生效。中國外交部今天做出回應,中國對此感到十分遺憾,並稱中國民航局已與美國運輸部進行嚴正交涉。
據環球網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還表示,此前中國民航局同美國運輸部,一直就兩國航班安排保持密切溝通。

「本來已經取得了一些安排進展,現在中方也已宣布政策調整,希望美方不要為解決問題製造障礙。」
路透社引述三名知情者說,被停飛的中國航空公司包括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控股公司。
根據中國各航空公司此前發布的6月份航班計劃,該命令將影響國航運營的北京-洛杉磯航線、南航運營的廣州-洛杉磯航線、東航運營的上海-紐約航線等多條航線。
對於美國宣布的最新禁令,中國民航專家張寶鑫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這麼著急恢復由美國航空公司運營的中美航線,以至於使出了這樣的施壓手段,主要因為中美之間的航空聯繫非常緊密,原本的航空市場很繁榮,是很多美國航空公司的主要盈利點。此次疫情令一些美國航空公司備受打擊,對美國經濟來說也造成巨大損失,特朗普政府出於恢復經濟的考慮,才會不斷要求中國恢復航班。
張寶鑫認為,但這種事情需要雙方協商解決,不能形成「你施壓,我反擊」的惡性循環。
事實上,中國已經開始和多個疫情防控情況不錯的國家合作開放綠色通道。因此美國如果希望儘早與中國恢復航班往來,應採取與這些國家類似的措施,與中方進行協商談判,而不是動不動就向中國施壓。

新加坡總理表示:中美關係是這個時代的「根本問題」
面對日漸緊張的中美關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政策雜誌《外交事務》上以「危在旦夕的亞洲世紀」(The Endangered Asian Century)為題撰文,籲請中美在疫情當前放下分歧,共同合作建立一個穩定和平的國際秩序。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文中寫道:美國和中國各自面臨重大抉擇。美國必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將中國的崛起視為一種生存威脅,並試圖以一切可能的手段遏制中國,二是承認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大國。如果選擇後者,美國就必須制訂與中國打交道的方法,儘可能促進合作和良性競爭,而不讓競爭傷害整體關係。理想情況是,這一競爭將在商定的多邊框架內進行,並採用類似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所遵循的規則和準則。
反之,如果美國選擇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就有可能引發反彈,使兩國走上長達數十年的對峙之路。
就中國而言,是否要成為一個不受制約的大國,需要憑藉其絕對的影響力和經濟實力取勝,但也要冒著遭到美國和其他國家強烈抵制的風險。這種做法可能會加劇緊張和不滿情緒,從長遠來看,會影響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在中國,領導層的首要任務是確保國內政治穩定,並在經歷了近兩個世紀的軟弱和屈辱之後,再次展現出一個古老文明正在崛起的雄心。因此,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美中會根據對國家利益的理性考量來處理雙邊關係,甚至擁有互利共贏的共同願望。兩國不一定會走上對峙的道路,但也不能排除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中美兩國作出的戰略選擇,將塑造新興全球秩序的格局。大國競爭在所難免。但它們的合作能力才是對治國之道的真正考驗,它將決定人類在氣候變化、核擴散和傳染病傳播等全球問題上能否取得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清楚地提醒我們,各國攜手合作是多麼重要。疾病不受國界限制,我們迫切需要國際合作來控制這場流行病,並減少對全球經濟的損害。即使美中關係大好,對冠病採取集體應對措施,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劇美中之間的對抗,加深兩國之間的矛盾,並不停地相互指責。如果疫情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的一個主要議題(現在看來似乎在所難免),情況肯定會惡化。我們只能希望,事態的嚴重性能使人們集中心思,理智地對待問題。
與此同時,亞洲國家正為對抗冠病,以及克服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一個更安全、更繁榮的區域的其他諸多難題,而忙得不可開交。它們的成功,以及亞洲世紀的實現,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兩國能否戰勝分歧,建立互信,為維護穩定與和平的國際秩序作出建設性的努力。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李總理於今午在面簿貼文分享文章內容。他指出,中美關係對亞洲的安全與繁榮至關重要。大多亞洲國家的經濟都和中美兩國緊密相連,並且不願意在兩國之間選邊站,而中美的戰略決定將塑造嶄新的國際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