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招牌海鮮」已從簡易的大排檔變成高檔氣派的餐廳。(聯合晚報)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今在新加坡家喻戶曉的無招牌海鮮,上世紀70年代末,只是瑪達路巴剎內一家小小的大排檔攤位。
來自馬來西亞的朱亞九與妻子王金花當時開了這個大排檔後,卻沒有多餘的錢來定製招牌,於是一切從簡就地取材,把一塊木板塗上橙色,好讓食客可以辨認。
他們家的招牌菜白鬍椒螃蟹打響名聲後,「無招牌」久而久之也變成本地食客和美食家口中的金字招牌。

1981年,「無招牌海鮮」這塊招牌正式掛出,招牌菜「白鬍椒螃蟹」開始遠近聞名,好評如潮。(新明日報)
無招牌海鮮從白鬍椒螃蟹這道招牌菜開始,不斷擴展並逐步走出大排檔,進入中高端餐飲市場。除了海鮮餐飲業務外,他們後來還擴展到其他餐飲領域,並在2017年收購了總部設在新加坡的釀酒廠Draft Denmark,同年上市。
無招牌海鮮近年來又先後與中國的小肥羊火鍋、韓國的韓式漢堡Mom's Touch Chicken & Burger合作,準備在新馬兩地大展拳腳。無招牌海鮮目前在新加坡有四家主要的門店,在上海也開有一間分店。
以上介紹的新加坡餐飲品牌出身或許是不起眼的小販攤位,現在卻在各自領域大放異彩。
他們的創始人有的是因為鄉愁,有的是因為養家餬口,有的則只是單純想把好吃的帶給大家。 懷揣著不同理想的他們有著共同的目的:把菜品做好,讓顧客吃了滿意。或許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夠成功吧。
如果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我們說不定還會看到更多「從小販中心走上世界舞台」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