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的花園國家。僅僅幾十年便從一塊慘遭殖民的小島國變到如今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五百多萬的人口,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幾十年的奮鬥下,成就了這座植被覆蓋率極高並以嚴刑峻法聞名於世的國家。而作為一個典型的由世界各地移民組成的國家,也在做著大量的福利來保障著各民族與各人種的權益。每個國民都能在政府的幫助下得到一個儘量更平等的機會來開始生活。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但不同於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而與中國相似的是,他們的政府有著極高的土地占有率,而極高的土地占有率除了用於那大規模的綠化之外,政府以虧錢的方式進行了一項組屋計劃,以實現一個「居者有其屋」的社會。發展至今,已有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由新加坡建屋局建造的組屋之中。
「我要建設一個居者有其屋的社會,如果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住房,國家將會更加穩定。另一個重要的目的,是讓那些兒子必須履行國民服務義務的父母覺得新加坡有他們的份,值得他們的還在去捍衛。如果國民服役人員的家庭沒有自己的住房的話,那麼,他們遲早會得出結論:他們所捍衛的是有錢人的財產。」
——李光耀
極低的保障房申請標準,非盈利甚至虧損機構的定位,政府的開發建造主導權,都對組屋計劃做足了充分的保障。近八成居民居住的公共住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產權歸於國民,極大的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也減少了土地資源的浪費。
「政府利用公共資金興建基礎設施,促使經濟發展和土地價值上升時,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讓私人地主從土地的增值中獲益。」
——李光耀

在新加坡建屋局的正大門,掛著那麼一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個旅居他國的華人,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走入新加坡建屋局,只求一隅安身之所,映入眼帘的卻是自己國家流傳千年的詩句,來自古老中國的理想的種子在他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甚至幾乎完全實現了這樣的崇高理想,是何等的熱淚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