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本型定期壽險有兩類:
1、返還累計已繳保費的「返本型壽險」(Return of Premium)
2、返還保單保額的「兩全保險」(Endowment)
一、核心衡量指標IRR
01
返本型定壽的起源
保險的保費本身就屬於一種「消耗品」,它是保險公司為風險提供保障所消耗的成本,但隨著壽險行業的發展,保險產品的設計需要越來越從保險產品本身的「功能」向消費者「體驗」靠近。因為保險這種商品的特殊性,人們在購買保險後的「體驗」是很難被感知的。投保人雖然繳納了保費,但是卻什麼也沒有得到,感覺白白浪費了保費。
因此,二十世紀90年代,返本型的定期壽險在美國應運而生。投保人只需要額外繳付一部分保費,購買一個返還型的附加險,如果在保障期結束時被保險人仍生存,就可以把已繳保費的總和作為「返還」取回來。由於這種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好的「體驗」,因此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
返本型定壽有兩類:
1、返還累計已繳保費的「返本型壽險」(Return of Premium)
2、返還保單保額的「兩全保險」(Endowment)
02
內部收益率IRR
實際上,返本型產品往往只是從心理上解決了投保人的「體驗問題」,而並非真的減少了風險保障的成本支出。因為返本型產品每年所繳納的保費更多,投保人在保障期結束時所取回的「保費總和」,其實也是由投保人每年多繳納的保費(即儲蓄部分)帶上利息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那麼一款返本型保險是否值得購買,應該如何判斷呢。
首先要算出內部收益率來衡量這筆投資是否值得。找到一款與返本型保險產品保險責任相同或相近,但不返本的保險產品,然後再計算一下二者的收益率。
例如,對於一名35歲的不吸菸男性,投保一份「不返本型」的100萬保額定期壽險,繳費期20年,保障期20年,每年保費為1,410元。而投保一份「返本型」的定期壽險,同樣是100萬保額,繳費期20年,保障期20年,每年保費是3,500元,相當於比不返本的定期壽險每年多交2,090元。
利用金融計算器計算一下這筆投資給被保險人帶來的內部收益率,大約是4.7%左右。那麼市場上的返本型產品,有的收益率大於4%,有的小於2%。因此,該返本型產品究竟是否值得買,算一下是很重要的。
注意:返本型定期壽險,如果被保險人在20年內沒身故,才能在20年保障期結束以後(55歲時)拿回他累計已繳的保費,總共為70,000元;如果投保人在20年內身故了,就相當於這筆投資連本金也都一起損失了,只能拿回當初約定的保額。
二、新加坡定期壽險為何如此便宜
新加坡的定期壽險便宜、責任全、保額高、產品特點豐富,簡直挑不出缺點。
新加坡定壽便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加坡政府大力推行定期壽險:新加坡政府深知國民人壽保障缺口重大,部分家庭由於家庭經濟支柱身故之後陷入破產境地,就需要向政府申請救濟等等,還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新加坡金管局在2016年開始,強制要求每一家保險公司必須向消費者提供簡單、便宜的定期壽險產品,並且推出了一個官方的保險比價網站,來促進行業正當競爭,減低價格,讓利於民。
當然,中國內地人士也是可以到新加坡購買定期壽險的。
比價網站:http://www.comparefirst.sg/
三、內地、香港、新加坡三地定壽的區別
01
保費的差異
由於定期壽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超高的「身故/保費」槓桿比,利用相同金額的保費去撬動更高的身故保額槓桿。在保費方面,新加坡的定期壽險相對而言是最便宜的。
舉個例子
1、一名不吸菸的30歲健康男性,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好,在投保體檢中能拿到「超優體」的費率,也就是比「較好的優選體」和「一般的標準體」都要便宜的一檔。他要投保1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保障期30年、繳費期30年。
那麼在三地分別選擇費率最便宜的定期壽險產品,分別需要:
新加坡,年繳保費是700元;
香港,年繳保費是1,200元;
內地,年繳保費是1,400元。
2、對於一名可以拿到「超優體」費率的30歲健康女性呢?同樣是100萬保額,保障期30年、繳費期30年:
新加坡,年繳保費是500元;
香港,年繳保費是1,000元;
中國內地,年繳保費是800元。
從保費就可以看出,男性的費率比女性的要高,這也反映了女性的死亡率普遍比男性低,壽命比男性長。這一特點對於中國內地居民來說更加明顯,同樣年齡的30歲男性,中國內地定期壽險的保費大約是女性的兩倍,從數據方面反映了中國男性的身故風險遠高於女性。

02
賠償責任的差異
1、定期壽險是否包含全殘賠償責任;
2、定期壽險的除外條款。
全殘責任:新加坡和中國內地的定期壽險,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包含有全殘責任的,而香港的定期壽險大多不直接包含全殘責任,有少部分產品可以額外附加全殘責任。
全殘的定義,一般是指「雙目和四肢這六個部位有兩個或以上發生了殘疾」,比如雙目失明、失去一隻眼及一肢、失去兩肢等。新加坡定期壽險的全殘,還包括「不能完成6項日常生活活動中的3項」,比完全軀體上的殘疾保障範圍更寬泛一些,因為還包括了一些精神疾病所導致的殘疾。這6項日常生活就是「穿衣、移動、行動、如廁、進食和洗澡」。
除外條款:新加坡和香港的定期壽險大多沒有除外條款,僅有投保後一年以內自殺不賠,其他情況下都賠;中國內地定期壽險的除外條款比較多,少則3條,多則11條,相對苛刻。

03
投保額上限的差異
內地、香港、新加坡定期壽險的投保額上限設置差異較大。
中國內地免體檢的定期壽險,保額最多不超過200萬元人民幣,如果體檢則最高可以達到1500萬元人民幣。
香港和新加坡定期壽險的投保額上限很高,通常為年收入的30倍,投保時也可以選擇不體檢,不過不體檢就只能用保費較高的「標準體」費率。如果想要拿到最低的「超優體」費率,就一定需要體檢了。

04
其他產品特點的差異
定期壽險的產品特點方面,由於新加坡和香港屬於成熟保險市場,所擁有的產品特點也更加豐富。
比如:
保證轉換權益:可以在保障期結束之前將此定期計劃轉換為一份終身壽險,而無需提交健康聲明;
終末期疾病提前給付:如果受保人患終末期疾病(被診斷生存時間不超過12個月),可提前獲得身故保額賠償,賠償後合約中止;
保額升級保證:被保險人可以在人生的幾個重要時刻向保險公司申請提升保額,而無需提交健康聲明(人生的幾個重要時刻包括結婚或離婚,成為父母或有新生兒誕生等);
夫妻共同投保:在夫妻中第一個人身故時,將保額賠償給另一位未身故的被保險人,保費較兩人分別投保便宜很多(並不是內地保險中常談到的與保費豁免相關的「夫妻共保」)。
此外,「保額遞減型」的定期壽險,特別適合有房貸未還清的人投保,在內地已經推出,只不過是一款在線投保產品,投保額上限很低,所能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