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新加坡情系中國,華僑作家發動全家寄四批醫療物資回國

2020年02月10日   •   8379次閱讀

農曆庚子鼠年註定不平凡,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輕鬆祥和的節日變得緊張起來。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除夕夜,一位七十歲作家遠在新加坡,卻情系中國、焦慮萬分。「看各地醫療隊伍奔向武漢,壯懷激烈。我在遠方,憂傷難歇。候迴音,莫使報效無門空悲切!」她希望通過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捐贈物資支援武漢,除夕夜半、輾轉反側,在等待回復時,有感而發。

她叫蓉子。不是日本人,自稱「芙蓉的蓉,老子、孟子、君子的子,完全正宗的中國名。」

通過多國採購、全家上陣,蓉子自費籌集到四批醫療防疫用品,支援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等省的醫院,其中包括口罩、防護服、護目鏡、防護帽等。期間腳傷復發、日夜奔波,也堅持不下火線。元宵節本是家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日子,她仍在採購醫療物資的路上奔波,下午三時,一碗簡單的面下肚,匆匆解決午飯後,趕忙又投入貨單和報關文件的整理之中。

親自搬物資腳傷復發

時間倒回2003年非典時期,「我們在上海生活如常,外邊卻如臨大敵,為了不給各方添亂,我父喪未歸。」現在她一邊不停給人鼓勵,轉身看到疫情信息卻總忍不住哭,「我本淚乾,為這疫情,淚水不斷。」

今年1月23日開始,蓉子得知一線醫療人員急缺口罩、護目鏡等醫療物資,毅然出動家人踏上尋求物資之路。物資來源不局限於新加坡,還有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多國採購甚至親自搬運物品。一次在商場獨自採購,搬200多個護目鏡裝車時,扭傷了腳,舊傷未好,又添新傷,「但什麼比心傷更痛?」

「捐錢容易捐物難。在這個混亂時刻找物資、送物資好比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過程繁瑣曲折多變,」輕傷不下火線,她全家總動員。「得虧家裡有兩位醫生,熟悉醫用品,長媳擅溝通,頭腦清晰、反應敏捷,便負責聯繫物流。長子負責出款出力,開車接送,一候數小時」。而此前兒子兒媳到蘇州的診所上班時,也通過託運帶進一批口罩等用品。

就這樣,2月3日第一批149箱醫療物資送出;2月4日又送出第二批物資,緊接著2月5日又寄出第三批物資。2月8日元宵節,下午兩點半,她欣喜萬分發來消息,「今天又找到600個護目鏡、8萬個防護帽,都給廣東僑心慈善基金會,他們去分發給各地的醫院!」下午三時,她剛吃上午飯,一碗簡單熱面。

生於潮州定居新加坡旅居上海

說起「蓉子」,也許很多人覺得陌生,但在新加坡,她是文壇、商界有影響力的大咖。她的小說《又是雨季》被新加坡教育部選為中學生讀本,散文《榴槤》入選新加坡中學教科書。因為身兼多職,她多個頭銜加身。她不僅是高產作家,出版專著三十多本,曾擔任新加坡作家協會副會長,同時也是蘇州工業園區新寧診所醫療集團的掌門人,還是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名譽主席、新加坡—江蘇省合作理事會理事……

生於廣東潮州的她,8歲隨養母下南洋,後定居新加坡,現在旅居上海,成為往返中國、新加坡兩地的候鳥,為兩地經濟、政治、文化牽橋搭線。

作為兩地擺渡人,中國和新加坡於她而言都意義非凡。一個例子可以說明。1月28日一早,她跑到新加坡一家零售店,本想搶購一批醫療物資寄往中國。誰料店內熱鬧如菜市,顧客排起長龍也在搶口罩,聽到有人說「新加坡的醫療物資緊缺,連醫生也不夠用」時,她嚇得手心冒汗、不敢再買,「手心手背都是肉。」

一貫愛國愛鄉的她,無論長江水災、汶川地震,抑或家鄉潮汕地區受災,支援名單中「蓉子」二字從未缺席。連續三十多年她不間斷支持鄉村建設,累計捐資800多萬元,支持廣東特別是潮汕的教育、文化事業。從1994年開始,先後出版的《中國情》、《芳草情》、《悠悠中國情》、《老潮州》、《上海七年》、《城心城意》和《今夜我想新加坡》等七本書,也大都以中國生活為內容。

悠悠中華,痛癢攸關。「世界每個角落,每天都上演悲喜劇,而我似乎已麻木。唯獨中國,她牽我心動我情……」蓉子在《悠悠中國情》中的這兩句話,是濃濃的中國情結最明白的表述。

記者手記

「我愛父母,愛兄弟,能不愛這個國家嗎?」

記者第一次給蓉子打電話約採訪已近晚上10時,通話間她說話有點喘,直言自己每天睡不多。一個多小時的採訪,古稀之年的她三次「落淚」。回復內容不多,幾個詞卻頻頻出現,其中「我好累」、」沒時間(沒空)」、「我很忙」,就總共出現八次,成為印象最深刻的高頻詞,深感她是在和生命、和疫情作鬥爭。

為什麼古稀之年,卻不捨得休息一下?「報恩」也許是蓉子的使命關鍵詞,也是她腳步時刻不停的最大初衷。

少小去國,漂泊不定,苦無所依。童年的苦難磨練出「不願輸」的意志,漂泊四方的經歷也造就她一番兒女心腸。8歲離家下海,祖母再三叮囑「顧家」;下海的日子過得窮兮兮,但堅持每兩個月寄僑批(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那時養母會讓蓉子搖晃餅乾桶,為的是多裝點白砂糖寄出;長大後,自己也開始寄僑批,餅乾麵粉白糖……每到春節前,寄批是頭等大事。批未寄,心不安。

而今國家有難,她深感「匹夫匹婦有責,責無旁貸」。就像她在1983年出版的《初見·彩虹》中,動人心弦地描寫了與母親之間的深情。中國是父母生息之邦,蓉子說「我愛父母,愛兄弟,我能不愛中國這片土地,不愛這個國家嗎?」

采寫:南都記者 楊麗雲

供圖:蓉子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