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衝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經濟歷史學助理教授David Chilosi在電話中說。問題是,這是暫時的衝擊,還是會有更長期後果。
當然,現在斷言當前這一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多大的衝擊還為時過早。
歐盟委員會表示,經濟活動的下降可能與2009年相當,英國第二季度的萎縮幅度可能達到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經濟學家們還指出,美國正在進入急劇衰退,一些預計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交出1947年有季度記錄以來的最糟糕成績。日本政府大幅下調經濟評估,稱其形勢嚴峻並因疫情爆發而極度壓抑。

至於當前這一滑坡與上個世紀以來的歷次衰退比起來怎麼樣?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過去一個世紀中造成了最嚴重經濟困難或者疫情的五大危機:
大蕭條
1929年的股市崩盤引發了20世紀最漫長、最幽深的全球衰退。危機最初只局限在美國,後來迅速升級為全球範圍,並被虛弱的銀行、低廉的農產品價格以及後來的貿易壁壘加劇。由於各國政府行動太少也太晚,這次滑坡一直貫穿了整個1930年代。
到1933年時,美國的失業率約為25%。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注入巨額現金,再加上戰爭行動,才讓美國的蕭條得以結束。

二戰
這一史上破壞力最大的衝突對經濟的影響因國家而異。美國蓬勃發展,並標榜自己是世界領先經濟體。英國避免了被入侵,但被債務壓得動彈不得,而大塊歐洲區域則成了一片廢墟。德國徹底被毀,日本也滿目瘡痍。
那時經濟已經完全變成為軍事目的服務的樣子,例如,汽車生產線被用於製造坦克。衝突一結束,這種工業生產就停止了,與此同時,政府支出突然收縮。經過了後來數十年的重建和修復,社會、政治和經濟所受的影響才被解除。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6日曾公開表示,現在新冠疫情對美國的打擊比日本在二戰中轟炸珍珠港,或者二十年前的9/11襲擊,還要嚴重。
「我們回顧了在我們國家發生過最嚴重的那些襲擊,這一次是我們遇到過最嚴重的。」
「這比珍珠港嚴重,比世貿中心嚴重,像這樣的襲擊從來沒有過。我將這個看不見的敵人(冠狀病毒)看作是一次戰爭。」
石油衝擊
從1973年10月到1974年3月,美國的油價漲了三倍。這給當地變得依賴能源進口的製造業帶去了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企業被迫在經濟成長率下降的時候提高工資以應對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這種效應被稱為滯脹。

這種影響在全球不同程度地反覆出現。例如,法國和英國有不間斷的原油供應,但面臨著自己的挑戰。英國同期受到多次罷工的困擾,並最終尋求國際援助。
2003非典
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最常被拿來和新冠疫情進行對比的同類事件。但是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很明確新冠的危害是當年的非典無法比擬的。
以中國來舉例,新冠和2003年 「非典」疫情相比,「非典」對當時中國宏觀經濟影響有限,2003年全年GDP增速甚至快於2002年。但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依然處於下行周期,內外部壓力較大;目前經濟結構中消費、服務業占比更高,而這兩個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恢復時間也將較長;此外本次疫情的爆發時間和傳播方式也使其比「非典」更難控制。

當年的非典隨著夏天的來臨,環境溫度升高,就仿佛突然消失了一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當時截止到2003年8月16日,中國內地累計報告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病例5327例,治癒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和目前的新冠疫情感染與死亡人數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目前的新冠疫情並沒有隨著北半球天氣炎熱就消失,可以預計,在疫苗得到大規模推普及之前,新冠疫情可能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危機
2007年至2009年的衰退是由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信貸很快凍結,導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危機,以及隨後全球貿易急劇萎縮。

北美、南美以及歐洲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隨之而來的對很大部分銀行體系的維修工作可以說至今仍未完成。
對於2020年以及之後我們可能會面臨的困難境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不得不給國民打心理預防針。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幾乎停滯不前,全球經濟也正發生結構性變化。李顯龍在6月7日發表的全國講話時指出,國際貿易和投資在冠病疫情爆發之前已經放緩,如今下滑的速度將變得更快,影響也更廣泛。
此外,全球經濟在短期內不會恢復到過去那種開放、互聯互通的狀態。李總理說,人們在出行方面將受到更多限制,旅行不會跟從前一樣頻密,健康檢查和隔離安排也將成為常態。
「比如搭乘廉價航班到曼谷或香港度過長周末,或許不再那麼輕而易舉。」
各國也會儘量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也不會繼續緊密合作,共謀福祉。李總理說,今後的世界將不再那麼繁榮,還可能會有更多紛爭。

這些發展趨勢將對新加坡有深遠的影響。李總理指出,新加坡從開放和互聯互通的全球經濟中獲益良多,新加坡經濟的一大部分,如製造業、生物科技業、金融服務業和物流業都面向國際,而國內經濟的主要部分,如零售業、餐飲業、休閒娛樂等領域也依賴旅客光顧。不過疫情將使新加坡經濟面對截然不同的未來。
「無論規模大小,企業勢必受到嚴重衝擊。一些產業的改變將是永久的。有許多企業必須創新或轉型,才能繼續生存。員工也會受到波及。被裁退和失業的人數將上升。一些工作會被淘汰,而且永遠消失。員工必須學習新技能,以保住飯碗。」
所以他表示,未來幾年對新加坡來說將是充滿變革的艱難時期,國人必須準備面對截然不同的未來。
這半年來,我們在新加坡,目睹了很多蕭條的景象。
街上很多店鋪關門了,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大量的客工被封閉隔離了數月,不知道何時可以結束這種幽閉恐懼的生活。
毋庸置疑,2020,真的太難了。
只是我們不確定,2021,會變好嗎?
資料來源:
1. BBC:新冠疫情衝擊世界經濟
2. BBC:特朗普:新型冠狀病毒是比珍珠港更嚴重的「襲擊」
3. KPMG: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4. InfoQ:疫情之下:企業裁員保命,被裁者艱難求生
5. 早報:李總理:未來幾年艱難多變 國人須做好準備
6. 知乎@鴉隱:2020年真的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嗎?先別急著下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