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半。然而就在這短短半年間發生了太多不好的事,讓人覺得度日如年。
很多人的感嘆,今年是最難的一年。這不是錯覺,2020一定是會被載入人類歷史的至暗時刻。
01.天災人禍接連不斷
1、新冠疫情
誰也沒有想到,今年的新冠疫情會這麼嚴重。在醫療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其傳播和影響程度遠超2003年的非典。截止目前,全球確診人數2130萬,死亡76.7萬,數目令人觸目驚心,其影響不亞於任何一場世界性戰爭。

2. 新加坡登革熱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7月21日更新的數據顯示,全國登革熱單周新增病例數連續6周超過1000例。截至18日的一周中,新加坡新增登革熱病例1736例,創歷史新高。
今年之前,新加坡單周新增登革熱病例最高紀錄是2014年創下的單周891例。7月19日至21日的3天內,新加坡又新增超過600例登革熱病例。
數據顯示,截至18日,新加坡今年登革熱累計病例數達18670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今年全年登革熱病例數預計將超過2013年22170例的歷史最高紀錄。

3、東非蝗災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評估顯示,東非地區國家繼今年年初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之後,短時間內又迎來新一輪蝗災。東非蝗蟲數量已過360000000000隻,還可能暴增500倍,遮天蔽日,已經到達了印度。
糧農組織說,3月下旬的大範圍降雨使東非的蝗蟲數量急劇增加,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的當前形勢極為令人擔憂。這些蝗蟲將於5月產卵,卵會在6月底至7月孵化,而此時正值收穫季。蝗災將使地區糧食安全和民眾生計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以衣索比亞為例,糧農組織說,蝗蟲目前已在該國的160多個地區大量繁殖,破壞了近20萬公頃耕地,100多萬人因此陷入糧食不安全境地。
這將對全球的糧食安全產生重大挑戰。蝗災過後,又會有無數災民出現。

4、菲律賓火山噴發
1月12日,菲律賓旅遊勝地塔阿爾火山(Taal)突然噴發火山灰和蒸汽,之後開始湧出熔岩,其後多次噴發,形成岩漿火海的「地獄景觀」。當地政府機關和各級學校已停班停課,當地馬尼拉國際機場部分關閉,恐有45萬人需要撤離。菲律賓火山與地震研究所指出,塔阿爾火山附近區域已發生75起地震,當中32起震度較強。

4、澳大利亞山火,洪災,蝙蝠災害
2月9日,2月9日,在山火肆虐數月後,澳大利亞一場持續四天的大雨緩解了火勢。這也是澳大利亞首都雪梨及周邊地區30年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持續降雨。但是,連續幾天強降雨卻又帶來了洪災。大量的森林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園,約30萬隻蝙蝠聚集主動攻擊人類。蝙蝠攜帶數十種致命病毒,想想都可怕。
撲滅不掉的山火和強降雨就已經讓全世界人民意識到了地球氣候變化的噩夢已經開始。不僅如此,生物學家還向澳大利亞發出警告,有更加嚴重的蝗災將會發生。大火讓蝗蟲沒有了棲息地,雨水又讓它們死亡邊緣活了過來,沒有吃的極有可能向人類發起進攻。

2020年是農曆鼠年,按照天干地支的紀年法就是庚子年。民間一直流行一種說法,叫做「庚子年必有大亂」。雖然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是今年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也讓這種說法再次甚囂塵上。
02. 2020超過以往任何危機
2020年的新冠疫情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大挑戰,其危害程度可能遠超近幾十年來的所有危機。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各方面的衝擊已經顯現,但可能才剛剛開始。
全球股市跌宕
隨著Covid-19感染和死亡人數增加,全球各大股市崩塌,富時(FTSE)、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A)和日經指數(Nikkei)均出現大幅下跌。
道指和富時指數在今年頭三個月出現了自1987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降低了利率。
從理論上講,這應該能使借貸更便宜,並鼓勵支出以刺激經濟。此後,隨著政府的干預,全球市場開始復甦。
但是,分析人士警告說,除非人們對第二輪疫情大流行的擔憂得到緩解,否則股市還將出現劇烈震盪。

經濟衰退
只有世界經濟保持增長,才能給普通人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收入。一般來說,經濟增長通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變化百分比或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通常超過三個月或一年)來衡量。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這輪衰退是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不過,雖然IMF稱新冠病毒使世界陷入「無可比擬的危機」,但如果疫情在2020年下半年能夠消退,那麼明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5.8%。這將主要由印度和中國等國家的增長驅動。
同時,IMF預計那些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服務業依賴型發達經濟體(例如英國或義大利)的復甦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是截止目前,大型發展中國家裡,只有中國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同樣被指望拉動經濟恢復的印度,仍然深陷疫情旋渦之中。
就在7月6日,印度單日新增超過24000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其確診病例總數已經超過俄羅斯。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數據,該國目前確診病例超過70萬例,居世界第三位,超過兩萬人死亡。
就業形勢嚴峻
疫情蔓延導致許多人失業,還有許多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收入減少,甚至強制被放無薪假。
疫情在中國爆發的時間,正好是春節期間。往年的春節正是餐飲、娛樂行業盈利的重要時期,可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不少餐館、娛樂場所也不得不暫時或永久關閉。此外,線下教育、軟體開發、物流運輸等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天眼查向鉛筆道提供的獨家數據(註銷簡報)顯示,從 2 月 1 日至 3 月 15 日,全國一共有 104327 家公司提交註銷申請。另外,僅北、上、廣、深,註冊資本 100 萬元以上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私營企業,再除去一些傳統行業的公司,共有 3869 家公司註銷。
世界其他各主要經濟體的失業率大幅攀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在美國,失業人口的比例已達到10.4%,這標誌著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一的十年發展擴張已被終結。
部分行業(例如旅遊業或酒店業)受隔離防疫措施打擊,數百萬業者加入了政府支持的職位保留計劃,即停薪停職,「下崗」待工。
不過,各國數據統計方式有所不同。例如,法國、德國和義大利提供了有關申請的數字,而英國則統計了目前加入該計劃的工人。

但隨著部分地區疫情緩解,就業市場開始出現復甦的跡象。例如,根據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中國和法國的招聘率隨著封閉隔離的放鬆而增加。
旅行及相關行業受重創
疫情對旅行和相關行業衝擊最大。封關、封城、隔離措施導致航空公司停飛或削減航班,客戶取消商務旅行和假期。
許多國家實行旅行限制以試圖控制病毒輸入。飛行跟蹤服務FlightRadar 24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航班數量受到的巨大衝擊。美國航空公司已表示將削減全球航班的75%以應對需求的不足。
不過,隨著部分地區疫情緩解,旅行旅遊行業開始開放,可以看到一線曙光。例如,西班牙已經對歐洲大部分地區的遊客重新開放了邊境,且無需隔離。旅遊公司預計,在英國政府宣布將放鬆目前的限制之後,英國的預訂量呈「爆炸性增長」。

和航空、旅遊業一樣首當其衝受防疫措施衝擊的是零售業。
疫情對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顯著衝擊,消費者信心下降,消費者可能減少支出來應對未來收入下降甚至失業的可能性。另外,受疫情不可抗力的影響,各國採取嚴格管控措施,取消大量文化和體育活動;限制商場、餐廳、酒店、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的營業,商業活動的嚴重收縮,將使得人們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減少。
零售業受到的衝擊主要體現在實體商店部分,因為網購實際上在疫情期間有極大擴展。

但隨著隔離封鎖的逐漸解除,零售業實體店開始看到希望,雖然要恢復從前的的繁榮可能希望不大。
而令人感到最難的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將是深遠,難以恢復的。
據彭博社報道,研究人員考察了14世紀以來的數據後發現,如果以過去的模式作為參照,那麼當前的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損害將長達幾十年!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家Oscar Jorda、Sanjay Singh和Alan Taylor考察了12次重大疫情和武裝衝突後得出了該結論。

「如果COVID-19的後續趨勢與歷史情況類似——按照本次大流行病的規模進行調整後——全球經濟軌道會與幾周前的預測大相逕庭,大流行病過後,投資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十年里,將會受到遏制。」
不過,經濟學家們也提到,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過去發生大流行病時,社會上幾乎沒有人能存活到老年。黑死病和其他瘟疫來襲時,人口年齡集中在60歲以下,所以這一次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