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在2020財政年度推出的四個預算案,將動用總共520億新元(約2622億人民幣)的國家儲備金,協助新加坡人對抗冠病疫情和應對新常態的挑戰,所動用的儲備金數額之大前所未有。
不過,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強調,即便在2019冠狀病毒疫情的非常時期,政府仍會秉持著審慎財務政策的原則,確保所有財政開支都是經過謹慎思考。

王瑞傑強調,即使在非常時期,政府依然會秉持審慎財務政策的原則。(檔案照)
他(26日)在新加坡國會上發表堅毅向前預算案聲明時說:「儲備金是歷代新加坡人積累的血汗錢,得來不易。我們必須格外珍惜,並善加利用。」
王瑞傑在3月和4月分別宣布了堅韌團結和同舟共濟的追加預算案,共動用210億新元的儲備金。昨天宣布的堅毅向前預算案,則將動用310億新元的儲備金。
他指出,國家儲備金是新加坡重要的戰略資產,它是經過幾代人謹慎規劃和辛勤工作積累而成的。政府一向秉承只在特殊情況下,才可動用儲備金的原則。
然而在之前宣布的三個預算案中,本屆新加坡政府已幾乎用盡任期內所有積累盈餘,而要有效地應對疫情和安全地重啟經濟面向未來,政府別無選擇,只能動用儲備金以擴大援助。

在之前宣布的三個預算案中,本屆新加坡政府已幾乎用盡任期內所有積累盈餘。(檔案照)
談到動用儲備金的決定,王瑞傑說:「在座議員知道我向來對審慎財政是多麼嚴格,財政部向來強調開支必須物有所值。公共帳目委員會(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也一直在審查政府開支。」
他指出,最新一輪抗疫預算案配套是經過長時間認真思索,並與財政部團隊進行多輪討論而成的。在敲定前,他還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內閣同事進行討論。
王瑞傑說,有了儲備金作為堅實的後盾,政府才能有充足資源應對疫情衝擊。「我們有責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確保新加坡人的安全、保住工作、幫助企業轉型,越戰越勇。」
新加坡有足夠的財力推出一切必要的經濟扶助措施
雖然不得不動用大筆儲備金應對疫情,甚至不惜出現史上最大的財政赤字,但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新加坡有足夠的財力推出一切必要的經濟扶助措施。

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新加坡有足夠財力推出一切必要的經濟扶助措施(鄺啟聰攝)
聯昌銀行(CIMB)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指出,動用這麼大規模的資金在所難免,其他國家也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
「堅毅向前預算案的規模反映了事態的嚴重性,政府採取一切可能措施幫助企業留住員工,降低失業率,儘管這無法扭轉經濟萎縮的局面。」
談到如何看待新加坡史上最大筆的財政赤字時,宋生文說,新加坡作為城市經濟體,無法像較大的經濟體那樣,通過內需彌補外部需求的短缺,因此仍有脆弱性。
「其他國家也正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但唯一不同的是,新加坡具備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財力,不需要借貸……我們的儲備夠豐厚,目前而言動用儲備就足夠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制度與機構研究中心主任盧耀群副教授也說:「動用儲備意味著財政緩衝減少,但儲備的作用正在於未雨綢繆。」

新加坡具備其他國家所沒有的財力,儲備足夠豐厚,因此目前不需要通過借貸來推出經濟扶助(檔案照)
國大社會學系陳恩賜副教授指出,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萎縮,加上失業率預計上升,政府此時推出多達330億新元的援助配套不足為奇。「疫情無論如何都預計會持續到2020年以後,眼下也須要保護企業和就業,並促進轉型以應對顛覆性數碼變化和外部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此外,疫情也加劇了弱勢群體的困境。」
盧耀群也指出,病毒阻斷措施即將結束,新加坡分階段重啟經濟,因此政府此時推出援助配套,正合時宜。
「較早時,阻斷措施突然延長,加上沒人預見得到接下來要逐步邁向新常態,因此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此次預算案,是為了減緩下個階段的抗疫措施對新加坡人和企業的衝擊。」
然而,新加坡在短短四個月內撥出近930億新元抗疫,動用儲備的規模之大也讓一些觀察家隱約感到擔憂。
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指出,即便新加坡儲備規模如外界猜測達1萬億新元左右,目前為止的抗疫援助配套所耗資金也已經達到相當可觀的占比。單是此次的「堅毅向前預算案」,所撥的300多億新元也已占了抗疫援助款項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將分階段重啟,因此有專家認為此時推出援助配套正合適。圖為5月26日新加坡金融區的人群(葉振忠攝)
學者:希望政府闡明 前三份預算案有何成效
「如果按這個速度繼續撥款,而且是在不知道疫情會持續多久的情況下,我們能靠儲備支撐多久的問題就會變得迫切了。」
陳慶文說,他雖然同意事關就業和生計,也需要撥款援助,但他希望政府能進一步闡明此前三份預算案取得什麼樣的成效,投入的資金是否物有所值,以讓民眾安心。
他指出,儘管有第一份「團結」預算案的加持,新加坡第一季居民失業率仍上升至3.3%。

新加坡第一季居民失業率上升至3.3%。圖為5月26日新加坡金融區一名騎單車的路人。(葉振忠攝)
「當然也可以說,如果不撥款,情況可能更糟。但以一個向來以展現謹慎理財為豪的政府來說,這三份預算案如何起到作用,哪怕是初步的跡象都沒交代,這讓我感到訝異……目前也沒說清楚,作為預算案主幹的僱傭補貼計劃撥款是否奏效,及加上租金回扣等其他措施,是否讓企業得以為繼,最終渡過難關。如果投入資金只是把更多企業放上生命維持器,那就有充分理由考慮,把錢投在其他用途會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