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牛車水=唐人街?No!歷經百年的她絕不簡單

2021年10月27日   •   1萬次閱讀

牛車水不是各幫華人的唐人街,而是跨族群、宗教、文化的歷史遺址,各類文化樞紐彙集之地,承載各族群的集體記憶,留下大量實體舊建築與歷史接軌。

因傑生規劃圖之故,牛車水一直被誤以為萊佛士規劃的唐人街,其實許多規劃未曾落實。如果追溯歷史,潮州人的十八間後、廣東人的中街和閩南人的源順街都在河口周邊地區,這才是最早集聚各幫華人的唐人街。這裡就重新勾勒牛車水和周邊地區的歷史原貌,說一說百年前的軼事,以及發展歷程。

昔日小印度,今天牛車水,1846年的馬里安曼印度廟和詹美回教堂。

牛車水名稱由來

清人李鍾鈺1887年來新加坡,他將個人所聞所見寫成《新加坡風土記》,書中就提及牛車水。關於牛車水的名稱由來有不同說法,一是牛車運載井水,一是牛車載水灑在路面清除塵埃。

牛車水是荒蕪的山谷底盆地,河流兩旁有大片沼澤地直抵新加坡河,大約1850年代才逐漸完成橋南路和新橋路之間的填土工程,後來工部也開始雇用員工以牛車洒水清洗繁忙道路。1862年的地圖依據街道繁忙程度劃分為紫色一級,灰色二級,黃色三級,最繁忙的街道都在河口周邊,牛車水屬不設等級的市區外圍。

1862年的地圖依據街道繁忙程度劃分為紫色一級,灰色二級,黃色三級,最繁忙的街道都在河口周邊,牛車水屬不設等級的市區外圍。

馬里安曼印度廟(Sri Mariamman)創辦人比萊獲得直落亞逸的一列土地建廟,因宗教因素需要凈水,所以要求更換在史丹福路,但該土地有其他用途,1823年選在橋南路。這裡群山環抱,人煙稀疏,印度廟背後河道正是山澗泉水彙集的上游,水源充沛是廟宇接受現址的原因。

早期食用水不完全依賴井水,邱新民曾提到馬里士他路的芋葉塘水質清甜,牛車水河道上游其實是可以飲用的凈水,這裡的水源比周邊井水更豐富,是牛車匯聚取水之處,這或許是牛車水名稱的由來。

各族群遺留足跡

直落亞逸的阿爾阿布拉回教堂(Masjid Al-Abrar)和納宮神社(Nagore Durgha)都建於1820年代,崇文閣部分土地也購自印度人,萊佛士撥給比萊的一列土地相信就在這裡。隨著比萊放棄這地段,華人開始流入,後來建造天福宮。橋南路的詹美回教堂(Masjid Jamae Chulia)於1826年落成,和馬里安曼印度廟,以及對面安祥山腳的甘榜素素(Kampung Susu)形成最早的印度社區,阿裕尼曾出資捐贈四口井,其中一口就在這裡。在恭錫街和水車街路口,還有一座建於1859年的印度廟,這說明在此的印度社群規模不小。

甘榜馬六甲奧馬回教堂(Masjid Omar Kampong Melaka)是阿裕尼於1820年所建,合樂路的珍珠山斜坡也有稱為武吉民丹的聖墳(Kramat Bukit Bentan),這附近其實有個馬來聚落。珊頓道有條巴詩路(Parsi Road),這是因為帕西族群(Parsees)墳場就在今天的偉新大廈(Bestway Building),隔鄰是馬來漁村,哈比諾(Habib Noh)的聖墳(Kramat)和回教堂,恭錫路背後也有女性聖墳,傳說和哈比諾有關。

珍珠山、安祥山和萬達山都是英國人的種植地,安祥山和厄士金山最初是哈利·史格(Harry Scott)兄弟的豆蔻園,後來被約翰·仁美(John Gemmill)買下,他在此建造豪宅,這就是陳桂蘭的翠蘭亭俱樂部,一度成為馬來學院和冉安志牧師的東方學校。這產業被檳城富商邱漢陽買下,拆除後重建新豪宅,他死後被謝榮西和友人(疑為陸寅傑)買下,主樓成為養正學校,入口處的哨站後來重建成為今天的吾廬俱樂部。

牛車水滄海桑田

經歷30餘年的移山填土工程,彎曲的新加坡河支流成為筆直的達豪施水道,填土地段發展成為繁榮的新鎮。隨著人口激增更為密集,河流受到污化已經不適合飲用,牛車水一詞卻在民間留下深深烙印,成為不可磨滅的集團記憶,專指馬里安曼印度廟周邊地區。

永壽年戲班在梨春園演出革命劇《徐錫麟槍斃恩銘》。

新開闢土地吸引不少閩人前來,碩莪街俗稱廟仔街,名稱得自街邊小廟三福宮,捐錢建廟者當中林永慶(林振瑞父親)、劉金榜、陳福榮、楊鴻義和陳慶源是閩籍地主。本地碑銘專著將劉金榜誤植為陳金榜,他是梨春園和慶維新戲院業主,在丁加奴街還有一列店屋。林永慶在碩莪街碩莪巷擁有許多產業,楊逢義則是新橋路碩莪街的大地主。

說到牛車水,許多人記憶猶新的是廣東大排檔,其實路邊攤的平民小吃到處都有,潮籍的同濟院前,閩籍的賭間口絕不遜色。百年前的餐館多數是廣東人經營,而且都集中在牛車水,這裡最負盛名的還有戲院和妓院,這些伶人和青樓歌妓都是粵籍。在特殊的大環境底下,不論食家戲迷還是尋芳客,都能說幾句粵語,並帶動牛車水粵籍的其他行業,粵語成為其他籍貫華民的共同語言。

革命思維之搖籃

牛車水也是革命搖籃,傳聞尤列在單邊街(必麒麟街上段)開設一葉樓宣傳革命,其實一葉樓是在摩士街(Mosque Street)18號,革命第一聲就在這裡開始。同盟會成立後,廣幫在丁加奴街創辦開明書報社,永壽年戲班也在梨春園演出革命劇《徐錫麟槍斃恩銘》,革命思想不斷在牛車水傳播。

一葉樓在摩士街18號。

1908年,光緒慈禧先後逝世,保皇派領導的中華總商會要求所有華商停業以示哀悼,總領事館內設置神位,本地華紳也以三跪九拜齊集哭哀。革命派陳裕義、林海生等人卻拿著廣告牌推銷「推淚萬應如意油」,這其實是戲謔保皇派紳商,哭不出時可以搽兩滴來催淚,他們後來受到攻擊而逃離。

中醫師何心田在牛車水開設廣順號雜貨店,天一亮就照常營業,這群手持催淚如意油廣告牌者被追趕,跑到店內逃避。兩三百名保皇派遷怒於何心田開業,向雜貨店拋擲石頭,當時孫中山被困在裡頭,粵劇樂師馮源初率眾前去救援。他在1904年去英國為英王加冕演奏,過後加入永壽年戲班,因和保皇派格鬥被捕並遭驅逐出境。

振天聲1909年在梨春園演出《夢後鍾》,中場振武善社林航葦、振天聲領隊黃詠台和團長陳鐵軍上台致詞。世事變幻莫測,此時汪精衛和胡漢民都在緬甸,黃興去了日本,孫中山剛從馬來亞回來,住在烏節路111號。他隻身孤影坐困愁城,寫信給外地革命戰友,要求盤纏離開新加坡。

塵封的文化遺產

牛車水不是廣東或各幫華人的唐人街,而是跨族群、宗教、文化的歷史遺址,各類文化樞紐彙集之地,承載各族群的集體記憶,留下大量實體舊建築與歷史接軌,是非常豐富的多元文化遺產。牛車水是如此的多姿多彩,然而卻覆蓋著百年塵埃。

文/攝影:林志強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