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全球性調查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職場現象:亞洲的上班族竟然最善於花費時間在「表演式工作」上,就是俗稱的職場「摸魚」,而不是專注於做實質性、具有成效的任務。
這項調查由Salesforce子公司Slack與雲端問卷調查平台Qualtrics聯合開展,調查範圍覆蓋了印度、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和英國等國家的超過1萬8000名職員。

(圖:來源自網絡)
令人意外的是,調查結果顯示,最會「裝忙」的上班族來自印度,占用了他們43%的工作時間。
其次是日本,他們花費37%的時間在這種「表演式工作」上。緊隨其後的是新加坡,有36%的員工時間被浪費在了沒有實際成效的工作上。
全球平均來看,花費在這種非實質性工作上的時間占比為32%。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還發現,在排名前列的國家中,員工實際性工作的時間占比相對較低。日本和新加坡員工的實際工作時間占比最低,均為63%,印度則稍高,占比為57%。

(圖:來源自網絡)
這種「表演式工作」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
據Slack亞太區技術專員介紹,其中包括花費大量時間參加會議,展示團隊成果,而不是著眼於做出決策或解決問題。
為何員工會採取這種做法?
這可能是受公司領導人以可見性為主要標準來衡量生產力的影響。
"領導者一般更傾向於用『可見的活動』來判斷員工的生產力,而不是專注於實際成果。"
調查結果還顯示,員工可能因此感受到壓力,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迅速回復電子郵件,甚至參加無數個會議。
其中,44%的新加坡受訪者表示,這種情況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效率。然而,大多數員工希望能夠以不同的方式來衡量他們的生產力。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僱主推動生產力的最佳方式是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此外,36%的人選擇了靈活的工作地點,而32%的人認為獨特的工作場所福利和改進辦公室設備也可以有效提高生產力。

(圖:來源自網絡)
綜上所述,在職場摸魚現象背後,既有員工對於生產力衡量方式的困惑,也有僱主在引導員工工作方式上的挑戰。
而在這一切的背後,人們對於靈活性工作地點的支持仍然堅定不移,這也讓工作更具創造力和效率,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面對面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