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AI技術不斷演進,本地也出現人工智慧生成的電影,受訪業者表示,估計所花的製作成本,只需傳統電影的十分之一。此外,也有本地漫畫家將作品通過生成式人工智慧製作成動漫。新科技讓創作多元化,但如何有效規範使用,仍是關鍵議題。
55歲的王秋中是本地漫畫家,自2020年開始以易經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
今年起他和人工智慧內容創作公司合作,嘗試將故事改編成電影動漫。
王秋中說:「以前我自己做了一個手稿,然後把它交給我的繪圖師、卡通師,把他生成的最後的作品,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個月來做一本書,但是如果我現在用人工智慧的方式來製作的話,可能我甚至不到一個月都可以做成一本書了。」
同王秋中合作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今年3月在本地成立後,製作各種類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內容,包括完全由人工智慧生成的電影。
有別於傳統電影製作方式,人工智慧電影主要在線上製作,節省大筆費用。
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創辦人陳卓說:「電影《鄭一嫂》的製作成本的話,它是差不多50萬到80萬之間,傳統影視產業需要去面試演員,然後它需要去搭建各種場景,演一天的費用可能幾十萬就沒了。傳統和現代的內容創作者,藉助科技碰撞出更多專業的交流火花,但隨之而來的內容創作保障,仍有待法規進一步規範。」
國大人工智慧院城市可持續發展人工智慧負責人、國大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鄧錦浩博士表示:「人工智慧現在發展得很快,暫時並沒有什麼規定在那邊,那麼基本上就是一些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怎麼樣在人工智慧原創中,還是保持一個公平開放的態度去對待內容那個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