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和2018年席捲市場的集體售房熱,導致現在和將來住房的供過於求現象。
從理論上講,2019年下半年新私人住宅供應的減少可能意味著價格更高,但分析人士今天表示,這取決於發展商對目前相當平淡的市場興趣水平;去年出台的降溫措施使市場保持溫和態度。
分析人士還表示,發布幾個位置優越,頗具吸引力的地皮,可能會導致開發商之間的競爭。
國家發展委(MND)宣布,五塊正選名單土地和八塊備售名單土地在下半年的政府售地計劃(GLS)中,估計可以產生6430個私人住宅。同比上半年的6475有小幅減少。
國立大學房地產和城市研究所主任副教授Sing Tien Foo指出,下半年從五個正選名單土地中會產生1715個住宅單位,這明顯低於上半年的2025個住宅單位。
根據GLS計劃,已確認的土地名單直接上市,而備選名單的土地只有在開發商表示願意支付並符合政府最低預算水平的價格時才會進行投標。上半年GLS共有7個住宅在用地和2個綜合型用途的「白色地帶」尚未售出,現已轉為下半年所用。
為什麼要減少私人住在的供應?
目前約有4.4萬套私人住宅正在供應,其中3萬9千個單位來自以前的土地銷售和規劃批准的集體出售用地。
儘管今年第一季度末,私人住宅空置率已從2016年的峰值水平穩步下降至6.3%,但目前仍有大約2.4萬套現有的私人住宅未售出。
與此同時,隨著去年的降溫措施,需求繼續下降。去過三個季度的交易量有所下降,而開發商的需求也有所放緩。
考慮到這些因素,政府已經決定減少已經確認的GLS計劃名單中的私人住宅單位供應,加上正在準備供應的單位,2019年下半年私宅市場的供應量足以滿足新加坡人口住房的需求。
房地產公司高緯物業(Cushman&Wakefield)高級研究經理表示,即將和現有的房屋供大於求,是由2017年和2018年席捲市場的集體銷售熱潮所致,然後在房地產降溫實施後,整體銷量趨勢逐漸減弱。他還表示,即使新措施生效後,開發商仍在繼續購買土地;市場人氣受到打擊,購買速度也有放緩。
這將如何影響公寓價格?
隨著土地供應的減少,理論上土地成本應該會上升,這也應該意味著私人住宅價格上漲。但分析師表示,這取決於開發商對土地的出價,以及當前對新房的需求。
根據城市發展局(URA)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1月至3月,私人住宅價格下跌0.7%,而上一季的跌幅為0.1%。2019年第一季度,擁有地住宅(Landed Property)價格上漲1.1%,非擁有地住宅(non-landed property)下跌1.1%。
地產分析師麥鴻崧表示,對最新GLS的投標應該是樂觀的,因為其中一些地段可能對開發商極具吸引力。他表示,Canberra Drive 和 Irwell Bank Road這兩處私人住宅用地尤其可能吸引較高出價。
總的來說,確認的GLS名單中由各種不同屬性的地產,入門級的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s)住宅開發在主要地段。麥還補充到,高報價,開發商可以讓私人住宅價格維持在當前水平,或把價格推的更高。
但是一些分析師警告稱,儘管房地產經紀公司會將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列入營銷手段,但公寓價格的上漲並不能因此而受到保證,購房者不應該對這些說法反應過度。尤其是考慮到去年7月的降溫措施,這些措施都會對房價產生穩定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