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每年3500場演出是如何煉成的

2018年12月29日   •   4萬次閱讀

堅定的信念、高效的管理、對本地文化和顧客的重視,以及優秀的市場運營能力造就了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

文章來源│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

作者│廖菡

濱海藝術中心是新加坡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也是世界最繁忙的藝術中心之一。自2002年正式開幕以來,濱海藝術中心已呈獻了超過3.7萬場演出,吸引了2600萬觀眾和9200萬訪客。濱海藝術中心是新加坡的標誌建築,它擁有兩個獨特的外殼,設有世界頂級的表演場地,並輔以全面的專業後援服務。其兩個主要表演場地一是1600個座席的音樂廳,一是2000個座位的劇院。2014年3月,濱海藝術中心的音樂廳被全球建築資訊機構Emporis(總部位於德國漢堡)評為「世界15座最具魅力的音樂廳」之一。

濱海藝術中心將自身定位為一個屬於大眾的表演藝術中心,策劃的節目都以娛樂、引導、教育與啟迪為導向,嘗試通過藝術豐富人們的生活。中心每年為新加坡多元文化社群呈獻一系列舞蹈、音樂和戲劇等多類型節目,同時也把藝術的精神享受傳遞給包括青年以及兒童在內的群體。濱海藝術中心每年平均有3000場演出,其中超過70%屬於免費節目,訪客也可以隨時在內部各個公共空間免費觀賞各類視覺藝術展。

濱海藝術中心是本地藝術團體以及不同演出承辦者的重要平台。這一些精心策劃的演出活動同濱海藝術中心本身為觀眾呈現的多彩的節目相輔相成,使中心整體安排大放異彩。濱海藝術中心與本地、區域和國際藝術家密切合作,促進藝術創新、拓寬藝術邊界,激發觀眾對藝術的興趣。此外,濱海藝術中心也積極鼓勵藝術創作,還為業界培養劇場技術人才,發揮他們的潛能。

濱海藝術中心運營性質是非營利慈善機構。其營運管理機構濱海藝術中心有限公司在2016年獲得由慈善理事會頒發的特別表揚——最具戰略獎,在2016和2017年獲頒慈善團體透明度獎。

我們說濱海藝術中心是最繁忙的劇院,這個一點不為過,截止2016/2017財年,演出場次已經達到3500場,免費演出達到總演出數量的88%,僱傭員工250人,營業額6000萬新幣。要想交出這樣的答卷,與堅定的信念、高效的管理、對本地文化和顧客的重視,以及優秀的市場運營能力分不開的。

1

以觀眾為核心,建一個大眾的家

2017年10月,為慶祝成立15周年,濱海藝術中心推出了一整年的#mydurian節目與活動,旨在把藝術中心塑造成「榴槤殼」地標,民眾與故事彙集一起,打造「我的榴槤我的家」。其實,在藝術中心籌建時,社會各方面還沒有形成一致的共識,政府受到了來自各方面人士的質疑和詬病。當時藝術中心的CEO是Benson,來自五星級酒店管理層,他利用自身優勢,把一套嚴格的管理理念和細緻的管理方法帶進藝術中心。公司從籌建伊始,便嚴格篩選人才,CEO親自面試員工,請來一批喜愛藝術、忠誠度高的員工組成了一支實幹、有責任心的團隊,並制定了長遠可行、有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濱海藝術中心的良好運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濱海藝術中心開幕演出組織了來自全世界22個國家的1300位藝術家,舉辦了600場免費活動,73場商業演出,整個開幕藝術節歷時三周。開放日當天,濱海藝術中心舉行了盛況空前的慶祝儀式,政府部門政要悉數到場,新加坡一流的舞蹈團新加坡舞蹈劇院首次公演為開幕特別創作的舞蹈《緬懷月亮》,所有的來賓參加了各種熱鬧的狂歡活動。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開始,一個國家文化起步的象徵,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如今在世界劇院群已經擁有了不可小覷的地位。

2

立足本地市場發掘本地藝術家,做普羅大眾的藝術中心

濱海藝術中心從節目篩選開始,處處優先考慮本地製作團隊。

藝術中心的核心部門是節目運營部,下設戲劇與舞蹈組,音樂組,華藝節+馬來藝術節+印度藝術節+藝滿中秋組,視覺兒童青少年組。藝術中心的演出形式分藝術節和藝術系列兩個中心軸,配合藝術教育和工作坊、社區體驗活動等。其藝術節的種類可謂豐富多彩:知己相約、心靈之樂、動感海灣、舞蹈節、華藝節、印度藝術節、馬來藝術節、藝力十足、濱海灣年終倒數活動、國慶日活動、藝滿中秋、青年歡慶活動等;系列演出活動包括美麗星期天、藝點系列、華族室內樂、西方古典樂、咖啡早晨與下午茶、藝想天開、戶外節拍、小玩意、視覺劇場、藝術尋究等。單單藝術節以及系列類項目就近40種,這還不包含劇院之外針對社區的公益活動。這種組合方式保證了能夠完成每年3500場演出場次和質量需求。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為了照顧到各民族的族群,節目組在編排演出內容時,每一位工作人員在篩選節目時,首先考慮的是怎樣尋找一個既適合本地觀眾又具備一定藝術水準的來自不同文化的本地演出團體或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節目,目的是吸引不同民族、不同收入、不同觀賞口味的觀眾走進劇場,讓不同的文化都有呈現的機會。因此,節目組既有華人文化,又有馬來文化,印度文化,也不缺乏來自亞洲各國的藝術團體。藝術中心運營15年,邀請本地藝術家115929名,占比83%;本區域藝術家16186名,占11%,僅有6%是來自其他各大洲的演出人員。15年的辛勤努力,大大提升了本土居民的文化水準和藝術修養,提高了人們自我意識、自我崛起。

2017年,一位來自新加坡的藝人董姿彥獲得「中國新歌聲」比賽亞軍。英雄不是一日成就出來的,這位集歌手、主持人、演員為一身的藝人最初就是被藝術中心音樂組的工作人員慧眼識人才,逐漸發掘的。藝術中心給她提供了展示機會,從戶外免費的演出開始,一步步到室內音樂小廳,積攢了人氣,積累了經驗,經過十年的磨練才有今天的成功。2018年6月30 日,董姿彥回到濱海音樂廳舉辦了首個獨唱音樂會,整場演出票全部售罄。從小場地到大場地,從免費唱到辦個唱,一路成長一路扶持,藝術中心給予董姿彥的不僅是歌唱平台,也是一個通向成功的人生舞台。

藝術中心負責華文藝術的負責人MiMi女士,在工作中有意識的為本地的演出團體傳授劇院演出的正規做法。出身於製作人的她,用自己敏感的職業觸角,發現、包裝當地一個叫「湘靈音樂社」的擅長演繹南音音樂的團體。一開始,MiMi發現這個團體的團員們分工不明確,藝術總監在社區演出中既做演員又做搬運工人。作為一個有潛質又想發展藝術的團體,這樣混亂的工作模式會大大消減演員們的工作效率,不利於演員自身藝術素養的提高。於是她以曾經製作人的經驗,與社團團長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指出了社團工作流程的缺陷。不但如此,她還把劇院技術部門人員召集起來,手把手教給他們舞台監督的工作內容、合理的裝台流程、演出前後的準備工作,以及每次演出結束後還與他們一起坐下來開會研究改進提升的方法。除此之外,MiMi還為樂團制定長年發展規劃、主題以及培養下一代接班人,使一個非正規軍漸漸蛻化成一支正規的演出團體。2008年,他們一起舉辦了名為「啟程」的音樂會;2015年樂團舉辦新加坡首屆國際青年南音展;2017年舉行了第二屆南音展;同年獲得首屆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團體獎」。目前這支團隊已經成為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代表新加坡古老藝術的代言人,十年來足跡遍布歐洲、美洲十餘個國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

濱海藝術中心與本地藝術家的結合,不但為本地團體提供了走上舞台的機會,藝術中心的工作人員一直把藝術中心的使命時時放在首位,那就是作為國家的藝術中心,有責任培養扶持本地藝術家,與他們共同成長,把他們推向世界。天道酬勤,在與藝術家共同走過的日子裡,藝術家聚集了粉絲的同時也為藝術中心帶來了觀眾。據統計,董姿彥的粉絲年齡都在30-45 左右,恰恰這年齡段的人正是劇院消費的主要群體。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雙方一起發展,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環。

3

巧設節目內容,免費對外開放,吸引更多觀眾

為了演出質量,眾里尋他千百度。濱海藝術中心代表著國家的藝術水準,無論是租場還是自辦,觀眾眼裡看到的每一項演出都是代表藝術中心的標準。外來租場的演出自然是嚴格把關,層層審核;自辦的項目更是精益求精,仔細斟酌,唯恐一點紕漏給藝術中心帶來聲譽上的損失。因此有些節目從接觸到最終定奪,會有一個很長的周期。

今年7月20、21 日兩天,果陀劇場在大劇院上演了「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演出非常成功,票房瞬間售罄,一票難求,不得不加演一場。這場戲,已經在中國大陸上演了百場,我很吃驚過了這麼久才登陸新加坡,原來,這是節目組經過五年的跟蹤才最終決定引進的一個項目。實際在2013年節目組的人已經在中國觀看了這場演出,當時覺得劇目剛剛推向市場不久,演出雖然不錯,但演員的配合度和熟練度還有些欠缺,為了給新加坡觀眾呈現高質量的藝術劇目,節目組暫時放下採購的念頭,轉入觀察等待時機成熟。針對有些能夠進入藝術節的演出項目,一旦項目負責人認為符合市場採購標準,節目組會緊盯演出團體,年年電話徵詢演出檔期,契而不舍。人藝的《茶館》,小百花越劇藝術團,都是經過五年的不斷尋求,才最終受邀到新加坡演出。

因為每個工作人員挑選節目的謹慎態度,藝術中心的藝術質量得到全面保障。

培養觀眾,從最細微的事情做起。由於新加坡立國的時間比較短,戰亂的年代過去不久,經濟雖然發展很快,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國民的文化素養並不高,隨著生活水平漸漸提高,民眾才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雖然以往也有一些劇院存在,但是缺乏活力的推手,民眾對於藝術中心沒有概念,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藝術對於人生有何意義;也有些人覺得劇院是高不可攀的有錢人的場所。濱海藝術中心成立以來,秉持把劇院開放給大眾的經營理念,竭盡所能吸引人們走進藝術中心。

中心的節目除有售票的商業演出,更多的是免費領票的演出。節目的設置上,有大型劇場的演出,有戶外的小型2-3人的演出,還有工作坊,也有進社區的展示。藝術中心為了那些不能走進劇院的人專門成立了社區發展組,策劃了針對學生的「走進大榴槤」;老人「藝術工作坊」;特殊人群「場外藝術」;旨在鼓勵失足青少年的「精英計劃」。把演出活動做到老人活動中心、養老院、醫院、自閉症兒童中心,對於家庭困難的學校及尚能走動的老人,他們自費租用大巴車把這些人接到劇院,免費參觀劇院並觀摩演出。有些每月一次的演出如「美麗星期天」,「咖啡早晨和下午茶」的票價設定或免費或只有11塊新幣,有的還附送一杯茶,就是為了照顧55歲以上老年人的需要。這些低價高質大受歡迎的演出項目,已經堅持了超過15年之久,人們養成習慣後,往往票房一開票這些低價票就被觀眾訂購一空。2017年財年,中心演出加活動共計37794場,其中商演11603場,非商業演出26191場,免費場次占到70%之多。

藝術中心把觀眾能夠來藝術中心作為目的,而不是賺多少錢為目標。如果你要問中心工作人員,你們的 KPI的考核內容是什麼?大家的回答是:進入大榴槤這個殼裡的人數啊!藝術中心的KPI都不是以收入為主要指標,而是以觀眾人數為第一考核內容。人人都知道,人流量的增加自然會帶來消費指數增加。濱海藝術中心運營16年中,參與演出活動總人數25,698,372,訪客人數9200萬。

社區發展組的工作目標

利用空間優勢,展現藝術活力。濱海藝術中心表演空間除有固定的大劇場Theatre、音樂廳Concert Hall、音樂室Recital Studio、小劇場Theatre Studio、排練室Rehearsal Studio、Annex Studio以外,還開發了戶外舞台Outdoor Stage、Jendela展室、屋頂空間Rooftop Terrace、Forecourt、Concourse、小皮箱(Pipe`s Play Box)、前院Courtyard,把所有能用的空間都裝扮成大大小小的舞台加以利用。碰上藝術節以及周末,所有空間均安排有活動,熱鬧非凡,一路走一路看,讓你一進大門就有體驗藝術的氣息,要麼是展覽,要麼是免費的演出,有些空間是幾乎天天有演出。人們已經養成習慣,不定期帶著家人,靜靜的坐在地毯上、柱子旁、沙發上,聽上一曲慢慢享受,讓音樂圍繞著你,度過一個悠閒的周末。

我在藝術中心期間,正好碰上爵士音樂節和馬來藝術節,親眼看到,一個周末40場演出同時上演的熱鬧場景:前院是馬來藝術節開幕式,室外是水邊舞台的馬來音樂會,室內是前廳爵士天天演,大劇院裡有戲劇,音樂廳有青少年管弦樂與DJ音樂會,音樂室邀請了來自馬來西亞的著名樂手,小劇場舉辦明星音樂劇,Annex Studio是來自日本的搖滾樂隊,排練室正在舞蹈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著家庭舞蹈日,數量之多讓人眼花繚亂,整個周末劇院都是沉浸在一個節日的氛圍里,所有來客自然而然的就會往這個大場地聚集,流連在藝術中心。

戶外舞台的馬來藝術節演出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