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ocopter電動空中計程車可以垂直起飛、降落,搭載兩名乘客,續航約30公里。
它明年將在新加坡進行無人駕駛的空中計程車試飛,旨在緩解嚴重的交通擁堵。
新加坡的「買車難」

作為一個地少人多的城市,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建築密度不輸北上廣深的中心城區。
由於國土狹小,新加坡政府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特別是軌道交通。
目前,新加坡公交出行分擔率高達70%,這在全世界極其少見;而對於私家車的發展,新加坡政府則嚴格控制。
新加坡可謂世界上買車最難的地方。
(1)擁車證
在新加坡想買車必須先拍到一張「擁車證」。購車者先向政府申請,交上1萬新元的投標費,投標購買一張有效期為10年的「擁車證」,才能買車、註冊。
每個月交管部門會發出一定數量的「擁車證」,公開標售。因為數量十分有限,所以標價一直上漲,現在購買一張「擁車證」至少需5萬—6萬新幣(約合25萬—30萬元人民幣)。
10年期滿後,車主想繼續用車,必須再支付一筆費用,但這次更新的「擁車證」有效期是5—10年。
第二次「擁車證」有效期到後,就不能再擁有,必須重新通過拍賣獲得。
(2)新車價格高
新車價格高也讓新加坡人望而卻步。
新加坡對所有進口新車一律徵收45%的進口稅,對舊車的使用年限也有明確規定,汽車壽命超過10年,道路稅增加10%,超過14年增加50%。
所以一輛大眾高爾夫,在中國15萬元人民幣左右,在新加坡是60萬—70萬元人民幣。
(3)上路貴
有了車子,上路還貴。
從1998年開始,新加坡實施電子道路收費系統,在進入市中心的各條主幹道與高速公路上都建有電子收費閘門(ERP),共計71個。
不同路段、不同時段收費也不同,越是上下班高峰期和擁堵路段,收費越高。最繁華的烏節路,相當於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每個工作日與周六都要收費。
Volocopter飛行汽車

為緩解新加坡城市的嚴重擁堵,Volocopter飛行汽車被視為新技術的完美試驗平台。
德國公司Volocopter本周二表示,將在政府的支持下,於明年下半年在新加坡進行試飛。
類似於直升機,Volocopter的電動空中計程車可以垂直起降。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它們基於無人機技術,可以承載兩名乘客飛行約30公里。
「Volocopter專為城市內部交通而設計,」Volocop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可以承受摩天大樓周圍的輕微湍流,從而實現平穩的飛行。
「它非常安靜,對於100米的飛行高度,僅相當於一個城市的典型背景噪音。」
公司發言人表示,Volocopter可以由駕駛員使用操縱杆手動控制,也可以由地面遠程控制,實現無人駕駛。
除了試飛外,Volocopter公司還將在新加坡設立產品設計和工程中心,以支持其擴張計劃。
Volocopter表示他們正準備在城市中推出他們的第一條固定路線。
其他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的概念著重於垂直起飛與著陸(VTOP),這種飛行器不需要跑道,而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
目前已經在開發VTOP設計的公司中還有Lilium、Uber和空客。
1. Lilium

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Lilium公司的理念是綠色、廉價以及個性化的航空旅行。
其研發的飛行汽車由CEO兼聯合創始人丹尼爾·韋根(Daniel Wiegand)於2013年發起,現在受到Skype聯合創始人NiklasZennström和Wunderlist創始人Christian Reber等投資者的支持。
Lilium公司已經完成了一個兩座「鷹」原型飛行汽車的首飛。

該公司希望未來發展城市空中計程車服務,乘客可達五人,速度比汽車旅行快五倍。
預計這些噴氣式飛行汽車的飛行速度與一級方程式賽車一樣快,而無需特殊的基礎設施。
Lilium公司研發的噴氣式飛行汽車宣稱是世界上第一台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並能夠從懸停模式快速裝換到機翼前進模式。
該公司稱,無排放噴氣機的運行對環境影響為零。
2.Uber
Uber在汽車共享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它們也希望將地面交通運輸擴展到天空。
在2017年的Uber Elevate Summit上它也發布了自己的飛行汽車。

不過Uber並不打算自己生產飛行汽車。相反,它正積極與房地產合作夥伴和飛機公司合作建造飛行汽車停車點和車輛。
Uber Elevate宣布計劃與Dallas-Forth Worth和杜拜合作推出飛行汽車,計劃於2020年在達拉斯——沃思堡地區開展飛行試點,同時將在杜拜舉辦的世博會上亮相。

它的合作者包括VTOL飛機製造商的聯盟,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貝爾直升機和奧羅拉飛行科學等。
它也希望最終提供與UberX乘坐價格相同的飛行車。
3.空客
歐洲航空巨頭空中客車公司是城市飛行項目最有野心的參與者之一。
在2017年的日內瓦車展上,它與傳奇的教練機製造商Italdesign合作推出了其飛行汽車概念設計。

通過模塊化功能,汽車將在地面和空中運行。名為Pop.Up System的未來派項目的設計包含完整的電氣功能,以及兩個乘客的膠囊。
汽車配置無人駕駛系統,並提供最佳的路線和交通選擇。
空客的另一個項目Vahana利用無人駕駛的飛行器進行貨物運輸,該項目可能會比載人飛行汽車更快投入商用。
Vahana使用垂直起落架以及感應和避雷技術,2017年底已經進行測試。
與Vahana相比,空中客車公司還有一個項目叫CityAirbus,專為多名乘客而設計,最初將由飛行員進行操控,未來實現完全自主飛行。
飛行汽車之前一直是科幻影視中的產物,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可實現的未來。
不過它同樣也面臨著不少障礙。
例如飛行汽車交通法規的缺失,電動飛行汽車長途旅行的電池容量不足問題,還有高速飛行下的乘客安全等。
還有是社會心理的適應轉變:「如果飛行車出了問題,那麼不僅是乘客會出現危險,你的頭頂還有可能掉下一個車輪。」
未來十年內,飛行汽車的大規模商用或許不大可能,但代替直升機進行120急救以及某些特殊地形的野外救助等特殊任務或許很快可以成為現實。
參考資料:
http://news.163.com/14/0916/07/A68ERFU400014J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