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購房到底啥意思
為何用信託架構購房
信託購房的資質
信託購房的主要內容
重點總結
信託購房到底啥意思?
信託信託,顧名思義,出於信任,受托理財。
它是一種特殊的財產持有方式,通過法律文件,將信託三方當事人,即委託人(Settlor),受託人(Trustee),以及收益人(Beneficiary)結合起來。
其中,委託人(客戶)將財產的所有權,轉給受託人(信託公司,銀行或個人),受託人依照法律協議管理及分配資產及相關收益,以實現受益人(客戶的家庭成員)的收益最大化。
委託人和受託人可以是同一個人,在新加坡信託購房的架構下,委託人和受託人是同一個人。換成大白話就是,父母(委託人&受託人)委託自己幫未成年的孩子(受益人)打理房產。

為何要用信託架構買房
主要出於兩點考慮,一是避稅,二是財產保護。
首先,新加坡的額外印花稅很貴,父母沒有名額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有身份(新加坡綠卡,新加坡公民,美國公民),那麼就可以用孩子的名額來買房,可以節省一大筆印花稅。

其次,信託架構起到財產保護的作用。如果你的生意風險很高,那麼即便將來破產,只要提前將房產財產注入信託,持有三年以上,那麼債權人不能追討房產作為賠償。同理,如果夫妻離婚,那麼信託財產也不算在夫妻共同財產之內。
信託購房的資質

首先,信託購房不能貸款,需要支付全現金。另外,需要預先支付65%的印花稅,之後再申請退稅。退稅大概3~6個月時間。(註:退稅成功與否,要看律所創建的的信託文件是否符合稅務局的退稅標準,有需要pm)
其次,如果受託人和受益人是外籍人士(包括PR),那麼名下不能有政府房產,包括HDB,EC和BTO。
如果受託人和受益人是公民,且名下持有政府房產,包括HDB,EC和BTO,那麼需要滿足5年最短居住期限後,才能信託購房。
信託的主要內容
1)受託人的名字和身份信息
2)收益人的名字和身份信息
3)財產信息
4)受託人的義務
受託人的義務主要是管理房產,包括租賃,出售房產,支付相關稅費。需要注意的是:
1)通常信託都會有一個獨立銀行帳戶,房產收益所得和支出,都從該帳戶走。支出的性質,是要為受益人服務,比如孩子的日常及學費支出。
2)如果有打算在受益人成年(21歲)之前就出售房產,那麼需要2個受託人。
重點總結
信託房產主要用來避稅和財產保護
信託需要受託人全現金付款,不能貸款,不能用公積金
信託需要預先支付65%的額外印花稅,之後再申請退稅,通常3~6個月
信託房產自合同期開始3年內不可出售
如果受託人和受益人是外籍人士,名下不能持有新加坡政府房產
如果受託人和受益人是公民,名下政府房產要滿足5年最短居住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