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民也太幸福了吧!新加坡全球擁屋率最高

2020年01月24日   •   9405次閱讀

如今年輕人買房的壓力

現如今,房貸的壓力讓90後未富先老,心理年齡步入中老年,壓力太大了。 衣食住行,人生四事。房子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在年輕人的世界。 比如中國,20來歲的年輕人紛紛擠進買房隊伍,不惜做「房奴」也要買套房子! 根據《2018年全國購房者調查報告》,我國買房的平均年齡只有29.5歲不到30歲,但卻有接近一半的工資還貸款。

其他國家的買房壓力

那麼中國之外的國家,年輕人是否同樣背負著房產枷鎖,壓力山大呢?

1 美國 年輕人房貸首付超低。 美國人的信用分數是從第一張信用卡開始算的,你的任何貸款(包括學貸、車貸等),都和這個分數緊密相關。總的來說,信用分數越高,貸款利息越低。所以在美國,信用分數和收入很重要。 雖然買房不難,但35歲以下的美國人中,房屋擁有者比例並不高。

美國講究年輕人經濟獨立,沒有來自父母的資助,同時也不怎麼存錢,還要還各種貸款,加上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買房真的不容易。 而那些能存下錢的人,也不一定就想買房安家。因為美國投資渠道眾多,而且買房容易養房難,租房各種省事……種種原因,造成了美國年輕人買房比率較低。

2 澳洲 買房壓力小,購房比例也不高。 澳洲年輕人大多對房子沒有特殊情結。 家裡能給準備房子最好,沒有的話租一個,有地方住就行,不一定非要買。大多都是年紀比較大有家庭孩子的人,才考慮買房。 對於在澳洲工作的年輕人來說,買房最大的障礙是攢夠首期,一般是20%。目前澳洲屬於利息極低時期,而租金又極高,交房之後貸款利息基本上已經低於房租。 總體來說,澳洲年輕人只要工作穩定,尤其雙方都工作的年輕夫婦,買房壓力比國內年輕人還是小很多的。

3 英國 年輕人首次購房會向父母尋求資金。 調查顯示,英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首次購房者,都曾向父母尋求資金幫助。 這一方面凸顯出英國本土人對樓市繁榮的擔憂,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英國年輕人當下的生存狀態和買房困境。 近幾年,英國房價年漲幅高達10%,放貸標準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收緊,銀行要求購房者繳納更多首付。英國抵押貸款機構Halifax訪問20-45歲人群的調查報告顯示,63%的購房者從父母那裡尋求了資金幫助。

當前,作為普通白領的英國人面臨的購房困境,主要有房價高企、年輕人信用額度低、與亞洲投資者競爭,以及在城市交通和城鄉差別中做選擇等問題。這與中國當下年輕人的購房困境頗為類似。

新加坡擁屋率全球最高

除了歐美國家的買房壓力比較低,亞洲國家中,新加坡的購房壓力也較低,相對於國內的壓力會小很多。 前兩天,一年一度的《2019年全球住房可負擔性調查報告》剛剛新鮮出爐。 這項報告總共調查了8個熱門房產市場:中國香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新加坡及愛爾蘭,涉及309個城市,包含了91個人口超過100萬的主要住房市場。 報告對八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結果顯示,最負擔得起的是美國的房屋,其次是加拿大,新加坡則排在愛爾蘭和英國之後。

截至去年第三季,新加坡的房價收入比率為4.6倍,與去年的報告相同,屬於「嚴重不可負擔」的水平。 但新加坡在居者有其屋政策下,仍是全球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綜合考慮房屋津貼、組屋與私宅價格差距等因素,新加坡的房屋應是處於可負擔得起的水平。 因為新加坡多達八成國人住在組屋,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也讓多數國人享有購屋津貼。

作為多元社會,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兼顧低至中收入家庭,有助於避免社會對特定群體產生既定負面印象,而且逾九成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房屋。完美契合了當時李光耀總理「居者有其屋」的政策!

外國人新加坡買房存多少錢

但是組屋並不會惠及外國人,而只是針對新加坡本土人民而已。 那麼或許有讀者想問:如果中國人想去新加坡買房需要存多少錢呢? 首先,購屋者可以先確定所喜愛的區域。 房地產專家也建議買房者,不要花超過30%的月薪在住房費用上。 例如,如果買房者的年薪是5萬元,那麼每個月就不應該花超過1250元在住房費用上。 如果買房者在25歲開始存錢,而且能夠賺取2%的利息,每個月就必須存237元才能在10年累計到這筆3萬1500元的首期付款;若想要在五年內存到這筆錢,那麼每個月就需要存499元

而除了首期付款外,買房者也需要有足夠的存款來支付預付費用、購屋後的開銷,和每個月的分期付款等費用。

當中就包括了印花稅、法律費用、房屋經紀的佣金和費用,以及裝修費。這些費用加起來就超過了5000元。

在確保有足夠的存款來支付首期付款以外,買房者也必須確保每個月的薪水能夠支付貸款,同時也必須向借款人證明你有償還的能力。

買房可以成為移民的跳板

雖說買房並不等於移民。不過,買房卻可以成為新加坡移民的跳板:

新加坡作為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為了吸引更多外資投資本地,達成以下條件的可以申請長期居留准證:(四個條件需要同時達成)

1. 年齡45周歲以上

2. 在新加坡購置一套市值不低於50萬新幣的房產

3. 在新加坡銀行帳號有相當於市值等額的存款40萬新幣

4. 在新加坡購買醫療保險

可想而知,買房是通往新加坡移民的必經之路,若達成以上條件即可具備5年長期社交准證的申請權利,持該居留准證可以自由出入新加坡。

*以上信息來源:居外網(juwai.com)

外國人能在新加坡買哪些房

其實在新加坡,針對外國人的限制相對較少,只有新的組屋和有地住宅(包括地塊)禁止外國人購買。 在新加坡,約78%的人口住在組屋。組屋是由政府出資建造的公共房屋,地契都屬於99年,因此政府對於組屋的購買、轉售和出租條例相當嚴格,只有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購買,而且購買後的半年內必須賣掉在外國的房子。 外國投資者的選擇,一般包括工商房地產,以及四種住宅房屋: 二手組屋、私人公寓、分層地契有地住宅,以及聖淘沙島的升濤灣別墅(但不能購買地皮)

二手組屋:

有非永久居民外籍配偶的新加坡人,可申購非成熟市鎮的二房式預購新組屋,但必須符合一些條件。

夫婦兩人都是永久居民的外國家庭,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二手組屋,但前提是必須在獲得永久居民權後等滿三年,購買後必須在半年內賣掉國內外的私人房地產。

私人公寓:

是由私人發展商建造的商品房,地契一般分99年、999年和永久。新加坡的私人公寓一般附帶免費停車位和裝修,例如廁所、廚房、地板、地磚、門等都已經裝好。

分層地契有地住宅:

是一種兩三層樓的聯排(排屋)或半獨立式別墅,但地契與項目內的其他別墅共同擁有。

這類房屋種類的地契一般分99年、999年和永久,與普通公寓一樣,也附帶裝修和游泳池等設施。

升濤灣別墅:

是新加坡唯一允許外國人購置的有地房產,由於數量有限,所以價格相當昂貴。目前,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應該都是二手房,由於島上的別墅大多由不同的私人屋主承建,因此風格和質量不同。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5814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