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開放的經濟和良好的國際信譽,讓新加坡占有優勢,能繼續吸引投資者。即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不再那麼互聯互通,我國仍能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在全球貿易逆境中求存。
冠病疫情影響經濟命脈,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也影響了貿易和投資活動。貿工部長陳振聲昨晚以「疫情下謀求生計」為主題發表全國講話,勾勒我國在面臨分化和趨向保守主義的世界裡,如何利用優勢,把握機遇,走向未來。
近年許多國家的反全球化情緒高漲,如今更以冠病為由推行保護主義措施,陳振聲提醒,新加坡絕不能盲目跟風,否則可能會失去更多投資和優質的工作機會。 他指出,投資者在做長遠決定時,主要考慮的是新加坡的經濟開放、與世界高度銜接、信譽良好、社會穩定、勞資政三方關係和諧,以及員工訓練有素。這些都是其他地方無法輕易複製的優勢。
「請大家放心,即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不再那麼互聯互通,我們還是可以繼續發展。我們能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為世界各地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以製藥業為例,全球利潤最高的10種藥物中,有四種的工廠就設在新加坡。我國也是全球第七大特殊化學品出產國。
新加坡也在冠病危機中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的信用,而這一點對跨國集團尤其重要,是他們投資新生產基地時的重要考量。
陳振聲說:「我們沒有實施出口限制,或將其他國家的資產國有化。我們的生產線照常運作,為全球供應鏈提供重要的材料,也滿足了本地需求。我們的港口和機場也保持開放,確保人流和物流保持順暢。這些都凸顯了我國誠信可靠的一面。」
在貿易上,我國也一直努力與全球各地保持互聯互通。今年4月中,新加坡就與紐西蘭發表聯合聲明,承諾不會實施出口限制,並共同維護全球供應鏈的運作,這項舉措已獲得11個國家支持。我國也與夥伴國共同建立新的數碼經濟夥伴網絡,為新商機制訂規則。

陳振聲說:「我們沒有實施出口限制,或將其他國家的資產國有化。我們的生產線照常運作,為全球供應鏈提供重要的材料,也滿足了本地需求。我們的港口和機場也保持開放,確保人流和物流保持順暢。這些都凸顯了我國誠信可靠的一面。」(法新社)
許多外國投資者依然對我國深具信心
陳振聲強調:「雖然我們是個彈丸小國,但只要我們有好點子,我們還是能夠引領世界。」
這也是為什麼儘管經濟前景不明朗,許多外國投資者依然對新加坡深具信心。以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為例,該公司將在裕廊設立研發與生產中心,採用高科技生產電動車。中心預計2022年投入運作,屆時將為員工創造更多的新機遇。
經濟發展局在今年頭四個月也已成功吸引到跨國企業等130億元的投資承諾。陳振聲說:「我們有信心,政府在擴大優勢、建造基礎建設和人力方面的投資,正在逐步取得成效。」
但陳振聲也警惕,我國不能安於現狀,須要抓住機遇,不斷進取。在多變的時代,我國要懂得靈活應變才能生存。

陳振聲說:「我們有信心,政府在擴大優勢、建造基礎建設和人力方面的投資,正在逐步取得成效。」(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
「雖然我們的祖先來自不同地方,種族、語言和宗教也有所不同,但我們都堅信要掌握自己的命運,並秉持開放包容、獨立自主、唯才是用和廉潔正直的價值觀,才能不只在逆境中存活,也能以世界為腹地和市場,蓬勃發展。」
昨天的演講是「冠病後時代保障新加坡未來」系列演說的第四場,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和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將分別於本月17日和20日發表餘下兩場講話。
記者:藍雲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