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經濟適用房不叫公屋,被稱為組屋,由新加坡政府提供最為便宜房型,僅供本地人與新移民購買。

不過今天我們講的是,組屋沒有陽台卻另有奇招曬衣服。
之前的文章講過很多新加坡「奇葩」法律,當然這只是在我們國人眼裡,如果打小這邊出生,肯定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同。

那麼讓我們簡單規劃出新加坡房屋的特點到底在哪:
冷氣「由於只有製冷功能所以不被成為空調」排水流向衛生間
一層N多戶,節省空間利用
廚房設有內吸式抽油煙機
無陽台卻配有外掛竹竿曬衣服
無物業只有社區管轄,有問題直接報警
屋內大改動需向政府建屋局申請
居住人數限定
舊組屋窗戶小的向通風管道
不過今天我們只拿第四條說事情,無陽台插竹竿曬衣服。

組屋牆外插竹竿曬衣服設備
走在新加坡的組屋下面,千萬要先注意頭頂,萬一走著走著,一個不小心說不定誰家的內褲水就滴到了自己頭頂,嚴重的可能直接掉一個奶罩掛自己腦袋上,是不是覺得很奇葩?
但確實是這樣,政府為了節省住房空間,不僅一棟樓每層安排了N戶人家,抽油煙機不讓往外排煙不說,還沒有陽台,對此政府想了萬全之策,在廚房旁邊的通風口「陽台窗戶」裝了幾個竹竿插口,專為居民提供竹竿設備曬衣服。

抽油煙機不對外排煙,為了整個新加坡的空氣環境,咱沒有反駁的機會。
空調排水不讓往樓外排,為了整棟樓的外觀環境。
那我很費解的是,難道插竹竿曬衣服就是為了室內空間大而設計的嘛?
如果插在外面的竹竿掉下去怎麼辦?
如果衣服掉下去怎麼辦?
即使衣服不掉,剛剛洗完的衣服,滴滴噠噠的水又如何處理?有沒有想過,路過的行人怎麼辦?

這樣曬拖把算仁慈的
說實在的,有時候政府的想法真的讓老獅費解,滴點衣服水也無大礙,可有些不自覺的人曬的可不是衣服,整個剛涮完的拖把掛上去,你讓行人情何以堪?萬一連TM洗都沒洗,直接拖著髒水掛上去可如何是好?

而這兩天的新聞報道更誇張,一位網友抬頭向上看的時候,竟然差點沒把自己嚇暈過去,竟然有人家在自家外牆插了11根曬衣服的竹竿,隨手一個照片發到了FACEBOOK,真希望這家的住戶能收斂點,即使政府提倡這樣,也不能不考慮過路人的安慰吧?
即使綁的再結實,也不是固定的啊,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嘛?不妨下面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