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專業人士在疫情下尋求專人解壓,其中包括醫護人員和心理輔導員。有治療師表示,疫情下接受音樂治療的人增加了一倍。
冠病疫情暴發後,音樂治療師李宜璟開始為更多專業人士通過音樂紓解壓力。在高壓環境工作的醫護人員目前就占總客戶群的一半。向他求助的還有教師和金融業的白領人士,年齡介於25到50多歲。
前誠音樂治療服務治療師李宜璟說:「他們尋求安撫恐慌壓力、抒發情緒,醫護人員的他們就尋求抗壓的能力因為在疫情的面前,他們從事的是很高壓力高強度的,而且我能說其實高危險性的工作,所以需要做好自我心理的調節。」
《新傳媒新聞》數據組分析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的數據發現,國人在疫情期間較為傾向聽歌詞正面,情感值高於0.5的歌曲。這類歌曲在2020年疫情期間,占排行榜近一半,到了第三季比重更增加到八成。國人在疫情前收聽的歌曲情感值為0.44,較為消極。到了2020年疫情情況加劇,歌曲的情感值不斷攀升,一度達0.78。這段期間選擇較正能量的歌曲,有助舒緩心情。
新加坡音樂治療協會候任會長、聖路加醫院首席音樂治療師譚雪麗說:「人們選擇利用音樂來克服無常、無法預計的未來所造成的不安。尤其在阻斷措施期間音樂幫助我們調節身心平衡,讓生活恢復些許正常狀態。」
音樂治療師建議可以創立自己的歌單,挑選八到十首歌曲,節奏可從慢到快,之後以抒情歌結尾。當壓力來襲時能聽聽,有助轉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