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早報報道,一項全球的醫療趨勢調查顯示,新加坡今年的醫療費用的增長率為10.33%,預計明年為10.67%,增幅不斷加大,這就意味著,新加坡的醫療費用會越來越貴,看病貴會成為一個普遍趨勢。

那麼,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醫療費用增加呢?
直接原因,是醫療機構運營成本的上升。像在2023年6月,新加坡政府針對29項常見手術和疾病的醫院收費,發布了新的收費基準,主要領域的收費基準都有所上漲,其中包括外科醫生收費上漲12.1%、麻醉師收費上漲9.9%,住院問診費上漲5.7%等。
與此同時,持續上升的全球通脹,也是推動醫療成本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亞太地區的多數市場,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新加坡和越南,醫療費用上漲幅度仍然很大。
就以新加坡比較高發的三項癌症為例,根據S保險公司的統計,乳腺癌、直腸癌和肺癌理賠的平均醫療費為$2.1萬、$3.0萬和5.5萬(均為新幣),而最高理賠費用竟分別高達$79萬、$70萬和$38萬,而這個費用每年還在增加。

那麼,面對不斷上漲的醫療開銷,該如何應對呢?
毋庸置疑,最為重要的應對方式,甚至沒有之一,就是儘早配置好住院險、意外險和重疾險等醫療保險,把未來可能的醫療風險提前轉給保險公司,以防範未來可能的醫療開銷。
比如,新加坡的住院險,最高可覆蓋新加坡的所有公私立醫院,理賠方面,最高可95%報銷,同時,個人每年的自付額頂限為3000新幣。這樣一來,在面對大病或住院時,住院險可極大減少個人的支出。
註:2023年4月起,有關癌症的理賠的政策有所調整,具體請諮詢了解。

還比如重疾險(重大疾病險),作為收入補償險,可以補償患病或治療期間的醫療和生活開銷,對家庭中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說,是相當的有必要。
其次,做好相應的財務規劃, 為可能的醫療費用做好提前預備,比如做好長期儲蓄和養老退休計劃,以便能無壓力應對突發的醫療支出,而不至於沒有預算或缺少必要的資金儲備。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飲食健康,定期運動和充足的睡眠,最大程度降低患病風險,減少醫療支出。同時,做好定期體檢,以便提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從而降低治療費用,並提高治療成功率。
總而言之,新加坡是一個高消費的國家,不只是醫療開銷。對於在新加坡長期生活的你來說,需要未雨綢繆,提前預備,千萬不可以臨時抱佛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