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過新加坡的朋友一定去過哈芝巷(Haji Lane),那裡一排排傳統建築早已成為遊客必打卡的網紅拍照地之一,它們就是最具有南洋特色的老宅,也是見證了華人在南洋奮鬥的歷程。這就是新加坡的"店屋"!

新加坡的店屋建於19世紀40到60年代之間,是商住混用的建築,一般為兩層到三層,一樓為商用,二、三樓為辦公室或居住。目前這類傳統店屋多位於客納街、安祥路、直落亞逸、廈門街、如切等地點。這類店屋多為經營具有特色的餐飲業、酒吧、水療和一些畫廊等。

近期本地店屋的交易量上漲,尤其是本地傳統中心地段的店屋交易十分活躍。這些可能源於低利率的環境加上店屋的業主的定價比較"親民"。

本地著名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整理出市建局(URA)近期新加坡店屋的銷售數據,自10月以來,共有5次交易來自牛車水、丹戎巴葛一帶的店屋,總交易額為7735萬新元,高於第三季度交易額7223萬新元。店屋的交易一本多為本地買家,包括一些家族辦公室和基金。

世邦魏理仕表示他們本月推出一些新加坡傳統市區的地段的店屋包括摩士街48號、49和50號連排三座店屋,市場叫價6880萬新元,一經推出就接到熱烈反響。
此外,新橋路13號和15號兩座相連的店屋求售,它們為99年地契總建築面積為5395平方英尺和5570平方英尺。獨家代理為戴玉祥產業。他們表示,位於13號的這棟店屋是一棟三層的保護建築,租約即將到期;另外位於15號的是一棟四層店屋,一樓尚有租約。這兩棟店屋的叫價均為620萬新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他們本月也推出了兩棟店屋叫價3100萬新元,位於克力路38號和39號。這也是一處相連的店屋,總建築面積9817平方英尺,為99年地契。這兩棟店屋在2017年翻新後出租,一樓是一家米其林餐廳。

新加坡共擁有6500-7000棟保留店屋,允許外國人購買並且無額外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