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啃老族這個詞,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啃老族,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啃老族」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
「啃老族」年齡都在23-4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在很多其他的國家稱之為「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縮寫NEET),他們退出勞動市場,人數也不反映在失業率的數據之中。
據2016年全國青年調查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有約2萬100名尼特族,占青年居住人口的4.1%。
比起2013年的1萬9700名(3.7%),攀升了0.4%。
2016年的調查對象是3531名青年,2013年則是2843名年齡介於15歲至34歲的青年。

有網友表示,自己的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
新加坡理工學院媒體與傳播文憑畢業生,他被10家製作公司拒絕後,對找工作感到害怕。
加上過去實習工作給他留下的不愉快的經驗,如工作時手腳慢遭活動公司炒魷魚等,都導致他對工作心生恐懼,去年還患上憂鬱症。
過去一年半以來,他每日都在家中度過,他既沒有上學也沒有工作,同時也沒參與任何培訓。
為了把生活開銷減至最低,他每日在家中看報紙、上網或聽廣播。

其實,這類的人在社會上已經漸漸地不是小問題,在上學期間把社會生活想像的過於完美,
再加上現在家庭的溺愛等等問題!
新加坡人力部同國際勞工組織(ILO)指出,尼特族是青年人口較弱勢的一群人,他們在人力市場及社會排斥方面有更高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