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篇腫瘤記已經很久了,不是小編犯懶拖更,而是近一個月已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事情著實讓人覺得活著實屬不易,雖然這種不易經常在我身邊發生,以至於習以為常。
言歸正傳,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新加坡私立醫院進行了手術後,還需要哪些事情要做呢?
2020年是個多事之年,也是我在NUS從Research Engineer 轉到博士的第一年,仿佛冥冥之中註定了一段不平凡的學習生涯。如果說線上教學,遠程考試,居家科研都是因為疫情和」斷路器「措施而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方案,所有在新加坡的外海學子都在經歷著同樣的煎熬,那麼在這個漫長無比的假期中,天生戲多體質的我,臉上居然長了一個小腫瘤,還被迫開了刀。
這次,就讓小編帶你聊聊後來發生了什麼~
預約複診
在新加坡,與國內就醫很大不同的一點就是複診階段,不是複診一兩次,而是不間斷地很多次,一直到完完全全康復。換句話說,就是除非自己強烈建議不然就要等醫生正式通知不需要再來醫院,整個就醫階段才算結束。
在我做完手術當天,就被護士通知了兩天之後的複診,接下來又是隔兩天,隔三天到醫院接受詢問和傷口檢查。一周之後傷口拆線,進行第二階段隔一周複診一次,等傷口已經可以外用藥之後,就是一個月之後複診。小編7月初進行的手術,最近一次的複診是在八月末,下一次預約到了十一月份。
複診算是就醫的必須流程,所以我買的商業保險是可以報銷的,但是學校的保險是不覆蓋後續治療費用的。每一次複診金額大概在900新左右,包括了門診費,諮詢費,診療費等等。
前期保險報銷

圖片來源: FED
本人天生戲多,絕對不是胡說八道。報銷經歷都如此與眾不同。
首先,就像上篇文章說的那樣的前期的手術費用需要個人墊付。將近7000新,我刷了三張卡(問了防止丟卡被盜刷,我設了每日上限),因為保險公司按照政府要求最高報銷額度是全部費用的95%,所以另外的5%經紀人提醒我可以用學校的保險報銷,這樣下來就妥妥100%全部覆蓋。
學校的保險是自己在線Claim,手續略繁瑣,只有收據是不行的,需要醫生開具就詳細的就診單,之後就按照步驟填表,提交文件就可以了。這裡面有重要的一項是詢問你是否已經或者將要使用別的保險來Claim這份帳單?一定要如實填寫,YES 或者NO,並且註明保險公司名字。
大概半個月之後學校AIA那邊的保險人員會聯繫你,如果缺失必要的文件,後續可以繼續提交,如果沒有問題,一個月之後就會有結果。像我這種拿到了50%的報銷金額。與此同時我私人的保險95%也到帳了。
是的,一共145%*7000SGD,這麼多錢一下子打到了我的卡里,人生巔峰來了。但是請注意這是不合法的,沒有生病還能賺錢這個道理,一旦被查出來後果也是很嚴重,所以我一度擔心自己被政府已詐騙罪抓走,還好,經紀人說兩邊保險公司自己會協商,多餘的錢會打回去的。其實這種情況基本不會發生,是因為我的支票這次寄出的速度太快了。
後續診費報銷

圖片來源: The Popping Post
複診階段學校是不可以報銷的,後續任何治療和藥物花銷,學校的保險一概不負責。個人保險的報銷程度也取決於當初購買的保險類型和檔次。
醫院當時是打算直接跟保險公司一次性清算後續費用,所以我一直都是簽單子,並沒有付款(山窮水盡的我也沒錢付)。但是因為之前保險公司多給我打了錢,所以還在清算,經紀人建議我自己先用多餘的報銷錢墊付,後續Claim的時候再找補,總之我們的目標是一分錢都不自己掏。
所以,截止到目前,我拿到了前期的報銷金額,又墊付了後續的近3000SGD,經紀人在幫我處理後續報銷相關事宜,整體清算等等。
寫在最後
其實分享這次的經歷初衷並不是為了寫一篇抒情小散文,再灌一壺心靈雞湯,更不是為了尋求同情來聊以慰藉。只是單純的告訴大家如果有類似事情發生,這裡有經驗可以借鑑,當然小編希望大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健健康康的學習生活。
當然這篇文章更不是為了推銷保險,雖然諮詢我的小夥伴不少。對於保險這件事,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有沒有必要給自己一份保障。在我看來,法律比道德更靠得住,不然為何要凡是都要有一紙契約。
古希臘神話《俄狄浦斯王》里,有個「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一個獅身人面怪獸,它會向過路人出一個謎語:
「什麼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答案是「人」啊
人這一生,不就是一個自己爬著,自己走著,自己扶著的過程嗎!
不論是處於人生的低谷還是已經爬到人生的巔峰,沒有人能代替你經歷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