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評估報告發現數碼付款代幣服務供應商,可能成為恐怖主義融資新手段的風險,從2020年的中低級,提升到中高等級。政府發布更新版全國反恐融資策略新策略,以打擊恐怖主義融資活動。
時隔四年,內政部、金融管理局和財政部聯合發布更新版恐怖主義融資國家風險評估報告(Terrorism Financing National Risk Assessment),和全國反恐融資策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ountering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m)。
報告評估了匯款、銀行、數碼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服務供應商、非營利組織、跨境現金流動和寶石、貴金屬和珍貴產品六個領域。同2020年的評估相比,匯款可能成為恐怖主義融資新手段的風險,維持不變,仍然處於高風險等級。唯一跟2020年評估不同的是,數碼付款代幣服務供應商的風險評級,從中低級提高到中高等級。
當局表示,本地暫時沒有相關的個案,但由於數碼經濟的增長,導致數碼付款代幣服務供應商的風險評級提升。
這也意味著,數碼付款代幣已經成為當局關注的潛在恐怖主義融資方式。報告指,那些懂得利用科技的武裝分子可能會使用數碼付款代幣來籌集資金,並且進行資金跨境流動。
報告顯示,國際上使用這類手法為恐怖主義融資,一般會使用數碼付款代幣服務提供商(DPTSP)在線徵集代幣,然後在短時間內通過多次交易,將這些代幣轉移到和極端主義平台相關的數碼錢包。
不過,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東南亞區域已經出現廣泛使用數碼付款代幣,為恐怖主義融資的情況。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被恐怖主義滲透的區域在科技方面還沒跟上,因為缺乏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有效的網絡連接能力,而無法採用這個手段融資。
儘管如此,恐怖組織在國際上利用虛擬資產融資的風險越來越大,有跡象顯示,在冠病疫情之後,恐怖分子和恐怖組織,正試圖更廣泛地利用虛擬貨幣來融資。本地的相關機構也將繼續密切監督這個領域的事態發展。
與此同時,今年的報告也顯示,恐怖主義融資為恐怖分子和海外恐怖主義活動籌集和轉移資金的風險在我國仍然存在。
我國面對的恐怖主義融資威脅主要來自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卡伊達和回教祈禱團(Jemaah Islamiyah)、以哈衝突和中東緊張局勢,以及自我激進的個人。
另一方面,極右翼思想逐漸成為多國所關注的安全威脅,雖然這類思想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還未顯著,但一些人可能認同反回教、反移民的言辭。
政府發布更新版全國反恐融資策略
內政部、金融管理局和財政部也在聯合文告中,更新了2020年的全國反恐融資策略,新策略將通過預防、偵測和擾亂策略來打擊恐怖主義融資。
當局會以積極主動的方法阻嚇潛在的恐怖分子、恐怖組織和有這類傾向者,防止他們利用新加坡的開放性,進行恐怖活動;也會積極監督,並在高風險和備受關注的融資領域追蹤恐怖主義融資活動;以及堅決執法,以擾亂恐怖分子和組織在本地和海外籌集、轉移和使用資金的能力。
當局將通過五方面來達到以上目標:協調和全面的風險識別、確保我國具備強有力的法律和制裁框架、牢固的監管框架、果斷執法,以及國際夥伴和合作。
當局表示,新加坡將繼續與業內人士合作落實策略,應對恐怖主義融資威脅,我國也將和外國機構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