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導演陳哲藝執導,由中國演員周冬雨、劉昊然和屈楚蕭主演的電影《燃冬》5月21日在第76屆康城影展全球首映,引發國際影壇的廣泛關注。陳哲藝執導並監製了多部得獎作品,包括著名電影《爸媽不在家》、《熱帶雨》等。

近年來,陳哲藝因工作和家庭的原因,遊歷了許多國家,體驗並學習到了寶貴的經驗。他認為正是新加坡人的身份,幫助自己能在不同環境下快速適應。
身為新加坡導演,在國際影視市場有怎樣的體驗?
陳哲藝:作為一個導演,我在逐步成長、慢慢開闊自己的視野。我會讓自己的故事更加國際性、內容更普遍化。我認為這是非常有趣的,正是身為新加坡人,我才能做到這一點。我精通雙語,在一個非常多元文化、多樣性環境中長大。無論我在哪工作,我都不會感覺沒辦法習慣當下的環境。身為新加坡人,這讓我能夠更輕鬆地適應到陌生的環境中。

陳哲藝和兒子
疫情造成全球大封鎖,娛樂產業停擺,對電影業造成史無前例的停滯。陳哲藝認為,這一因素也影響了本地娛樂市場。
怎麼看待新加坡電影市場?
陳哲藝:在疫情期間,我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機(Existential Crisis)。你知道,當全世界封閉,當全國的電影院都關門......疫情之前,我們一年大概拍攝20部虛構電影(Fictional Film),疫情之後,我們一年大約只拍攝10部左右。新加坡的電影市場很小,我們只有550萬人口,其中只有350萬真正認同自己是新加坡人的本地人。

陳哲藝和新加坡音樂人何堅良
陳哲藝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作品,向世界介紹更多來自新加坡的影音人才。如果本地藝術家想要成功,應該尋找方式,提高自己在全世界的曝光率。
新加坡藝術家要怎樣尋找進步的突破口?
陳哲藝:我真心覺得,如果新加坡藝術家要繼續發展,就要把自己的雄心壯志帶到更遠的地方。《燃冬》這部電影中,我招募了一位非常年輕的新加坡音樂人,名叫何堅良(Kin Leonn),這是他第一次為電影配樂。這部電影在中國的20,000個影院上放映,一位新加坡藝術家的音樂可以展示給全世界看。本部電影的調光師也是新加坡人,她參加過許多電影巨作,但沒人知道她是新加坡人。我希望越來越多的新加坡電影人、音樂家、藝術家,開拓更多創作,展開他們的翅膀,擁有更遠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