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小!又熱!壓力大!為什麼新加坡人這麼長壽,全球前六?

2025年02月23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被命名為

世界第六個藍區

啥是藍區?這意味著新加坡被認為是

全球預期壽命高的城市之一 小編的反應是

OMG難道我又要多搬幾年磚了?!

咱們還是先看看

這個藍區究竟是怎麼回事?

美國國家地理研究員、《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布萊特,在Netflix新的紀錄片《LIve to 100》中將新加坡添加到世界藍色區域。

藍色區域,表示老年居民安居,蓬勃發展並實現長壽的地區。

其他藍區包括沖繩島(日本)、伊卡里亞島(希臘)、撒丁島(義大利)、尼科亞(哥斯大黎加)和洛馬琳達(加利福尼亞州)。

圖片來源:Netflix

布特納表示,自1960年以來,新加坡預期壽命增長了20年,達到85歲,為世界Top1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2022年的數據,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80歲,女性為85歲。 到2023年,新加坡的平均預期壽命將進一步提高至84歲

01 新加坡是「人造長壽國」?

與其他五個原始藍區不同

新加坡「長壽」靠的不都是

歷史、文化和傳統

我們來看下傳統藍區

是靠什麼保持了長壽?

明智的選擇食物(多吃蔬菜,紅酒,不暴飲暴食)

自然運動(動手動腦,花園,步行)

心態好(放鬆,有信念,有決心)

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家庭優先,合作,群居)

布萊特按照這樣的理念

在美國的小鎮上打造了「藍色生活區」

叫做Albert Lea

這個項目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報道:"在Albert Lea,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健康。」

但是布萊特自問

如果變成一個國家會起效嗎?

這個問題把他帶到了地球的另一端

他發現了一座島嶼——新加坡

為未來的藍色生活區提供了構想

新加坡之所以入選

是因為其他的傳統「藍區」

都擁有了上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

「新加坡是一個經過策劃的藍區

而不是像其他五個那樣自然形成的」

他將新加坡稱為「藍區2.0」

甚至說它是老齡化的下一個前沿

這意味著新加坡老人「預期壽命長」

是值得借鑑的他山之石!

02 新加坡人為何「長壽」?

你很難想像只往上回溯一代

新加坡本質還只是個漁村

1960年代,人們的預期壽命比現在

要短約20年!

布萊特帶著好奇和疑問來到新加坡

發現了它成為藍區的秘密~

原因一:新加坡制定關鍵政策

他採訪了新加坡MOF巡迴大使陳慶珠女士,她說:「新加坡沒有自然資源,人就是新加坡的自然資源。」

因此,在新加坡對毒品和槍枝管制嚴格,就是為了給予民眾安全感。

過去,新加坡食物環境並不健康,人們在食物中攝入了很多油和糖。為此,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全球1st 禁止高糖飲料廣告

2019年,新加坡成為全球1st禁止大眾傳媒為高糖飲料打廣告的國家。至此,新加坡市面售賣的可樂都幾乎成了less sugar版本。

新加坡從2022年12月30日起,所有在本地售賣的包裝飲料都要貼上營養等級標籤,方便大家選擇較健康飲品。

小販中心裡的咖啡,我們平時續命的奶茶,統統都要貼標籤!

為了健康,向鹽「宣戰」

新加坡展開數年運動,目標是在5年內把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減少15%!掐指一算,每天少吃1/4勺鹽!

新加坡向鹽「宣戰」:國民每日鹽攝取量超過建議水平的60%

主要的措施有,鼓勵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推出較為健康的K-salt,也會給小販中心業者提供津貼,減少低鈉鹽帶來的高成本壓力。

禁止反式脂肪

從2021年6月起,新加坡加工食品中不允許再含有部分氫化油。 所有在新加坡售賣的食品成分,包括脂肪、油和包裝食品,都不得含有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限煙、限酒等一系列的措施,新加坡做的有「多絕」,這都是老生常談了。

▵新加坡商業街烏節路,大家擠在為數不多的「吸煙區」里。

原因二:公共運輸和遍地公園

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國家之一,但是高峰期駕車,狀況並不糟糕。

布萊特表示,當年的美國夢就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座房子,一座花園,一輛車子」,城市發展致使生活區遠離市中心,使得美國人對汽車愈發產生依賴。

人行道被拓寬成車道,美國人更多時間「待在車上」。

美國的擁車率是80%,但新加坡只有11%。新加坡人都搭乘公共運輸,2030年願景,十戶中有8戶,會在10分鐘內步行到達任何一個地鐵站。

在去搭乘公共運輸的路上,你會路過島上的350個花園,老人在此晨跑和漫步。

到2030年的另一願景,「所有家庭都將在10分鐘內步行到公園」,Nparks 的目標是屆時新加坡擁有500公里的公園連道和30個療愈花園。

隨著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新加坡仍然在建造著一個又一個花園,不忘「花園城市」初心。

紀錄片中的受訪老人還在上班,他搭乘公共運輸,並且走路去巴剎買菜。平均每天走一萬多步,生活中的運動量已經很大了。

原因三:親老人的房屋設施

新加坡每個居民區都有健身角,在這裡老人們一起鍛鍊,建立人際關係。

新加坡80%的人有自己的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人的家——甘榜海軍部的「老人村」。

設計採取俱樂部三明治,用戶垂直分層。頂層是景觀化的老年公寓,上面一層是醫療中心,底下一層是廣場和互動區。

新加坡還會有更多專門設計的養老組屋,這種社區關愛組屋將有別於傳統組屋,房齡短、房間少。

專為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設計,結合住房、醫療與鄰里互動功能,提供24小時應急服務,並設有專門的社區經理為住戶服務。

圖源:8視界新聞網

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如果在父母或者子女家附近買房,就能夠得到高達3萬的津貼。這是為了對子女進行鼓勵性措施,讓其親近老人。

原因四:醫療系統發達

根據衛生調研機構Future Proofing Healthcare發布的首屆「亞太區個人化醫療指數」(Asia-Pacific Personalised Health Index)調查顯示。

新加坡整體得分71分,在11個亞太國家和地區中居Top1。

聯合早報報道

在新加坡生過娃的辣媽粉絲都說過,新加坡的醫院「豪華得像個酒店」。

但老人想要負擔得起醫療,背後還需要有完善的CPF體制,以及成熟的商業保險制度的支持。

布萊特對於這些政策的制定直言: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