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提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本地多數幼兒園都會在幼兒K2時,讓他們每周進行中英文聽寫測驗。
當然,單靠上課時的學習和練習,絕大部分的孩子是無法掌握全部單詞,所以這個艱巨無比的任務就落在家長身上。
幼稚園K2開學兩個多月了,不少獅城家長就在臉書上貼出孩子的華文聽寫單詞表,向大家「求救」並埋怨:
這些華語單詞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是不是太難了?會不會因此澆滅了孩子學華文的樂趣?
每次聽寫,家長都得想出有趣的方式來講解漢字,才能讓孩子更容易記住寫法,我們太難了。
聽寫練習對孩子和家長都是折磨,不僅讓孩子更不愛華文,還讓親子關係都變差。
於是家長們輪番曬出聽寫單詞表,來比一比「誰的更難」。
其中一位曬出了2月、8月以及11月的華語聽寫清單: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上述詞語的確不簡單,絕大多數的詞語要到小三以上才會接觸到。一些甚至都超出了小學的範圍,譬如珊瑚、彗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等。
華語不靈光的家長應該連彗星怎麼發音也不會,更不知道彗星、海王星和天王星究竟是指太陽系的哪幾顆星球。讓他們來教小孩這些詞語,確實有些難度,難怪他們會投訴。
不過看得出老師的選材,每周都有一個主題,其中種族、宗教與節日相關的詞語更是與新加坡人息息相關,而單詞的難度也是循序漸進。
有自稱是小學華文老師的網民留言說,
其實小學的華文教材都是公開的,幼教老師可從教育部網站索取「華文生字表」,裡頭有指明哪些是識讀字和識寫字,為什麼幼稚園老師不要根據這個難度來設計華文聽寫表?
有些也質疑說,
這麼小就教如此深奧的華文詞語,是不是「怕輸」的表現?比較家長交了比較昂貴的學費,學前教育機構為了讓家長覺得「值回票價」就給他們孩子難一點的學習內容,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華文底子不好的孩子會不會跟不上,進而對學習華文失去興趣?
也有人認為,
聽寫全都對了,不代表他們的華文就是好的。在五、六歲這個年齡,重點是培養他們對華文的興趣,掌握華語口語,通過唱歌等有趣的方式學習,而不是要他們學寫未來10年生活中都不會用到的單詞。
有家長更說,孩子的學校不僅有聽寫,還得以華語寫一篇短文。顯然孩子寫不出來,整篇文章都是她代為構思。接著還得跟孩子解釋,教孩子寫出來,讓孩子背起來,整個過程花上一個多小時,可憐的孩子都學哭了,因為實在記不住。

有網民也擔心,孩子如果掌握了這麼複雜的詞語,會不會為小學過度準備了?到了上小學一年級時,反而覺得課堂上的內容都太容易,失去了學習樂趣,不專心上課?

這是較早前教育部小學一年級上半年需要學習的華文詞語。華文教材今年起已改版,但要學習的詞語幾乎差不多。(教育部)
不過,也有網民認為,家長不該以自己程度不高的華文水平,來「限制」孩子學習的內容,降低難度,這樣只會繼續拉低本地孩子的華語水平。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新信息。更不應該認為學習華語是應試教育,只學習日後會用到的詞語就夠了。」
就像紅螞蟻3歲的女兒,平時都不講華語,但她會背誦《草》、《詠鵝》及《春曉》等好幾首中國詩歌。
有些人也誤以為,只有學費昂貴的私人幼兒園的聽寫難度才這麼高。
以下是學前教育中心邁傑思(Mindchamps)的華文聽寫單,詞語的難度其實沒想像中那麼高。

學前教育中心邁傑思。(網際網路)
幼兒園一般在學前班(Pre-Nursery),即18個月歲起,就教小孩子認識撇捺橫豎點提等基本筆畫。到了幼兒班,就開始寫自己的華文名字和認字,幼稚班K1就開始學寫一些字,並不是一步登天就寫大家認為這麼難的字。他們每周會通過遊戲的方式,學習一個主題的字詞。
當然,每間幼兒園的華文教學難度都不一。
譬如像妙百睿幼兒園(Mulberry Learning),他們有推出華語浸濡式的幼兒園,因而比較注重華語學習。孩子在6歲前就會學習到3000多個漢字、35首中國詩歌和90個成語,每周還有學習中國書法和儒家「弟子規」的道德價值觀。
反則,紅螞蟻友人的孩子在一家注重「玩中學」的私人幼兒園就讀,沒那麼注重成績,華文聽寫剛開始時,每周只有四五個簡單的字,即便到了學期末,單詞也沒有很難。

2月的華文聽寫表,該學校非常貼心,為華語不靈光的家長,提供讀音以及解釋。(蟻粉提供)
有趣的是,到了學期末,該幼兒園就像小一聽寫那樣,增加了漢語拼音的聽寫。

11月的聽寫表。(讀者提供)
以下是本地一間小學的聽寫單,每周會有10個字、詞語、拼音或短語。

(網際網路)
紅螞蟻的兒子今年正是K2學生,明年就要上小學了,紅螞蟻早已聽說了這樣的安排,但學習壓力頓時加重了,還是有些招架不住。
先報備一下,兒子4歲前基本上不講華語,上了華語興趣班之後,他才開始願意說華語,也認識了不少華文字。
雖說每周要聽寫的六個詞語或字都是老師在課堂上教過的,孩子也練習過,但紅螞蟻仍得花約一兩個小時跟兒子講解,才能確保筆畫都寫對、文字的意思他都懂。
不過紅螞蟻是喜歡聽寫這個環節的,兒子也不排斥。原因如下:
第一、上了小學之後,除了華文課外,其餘的課堂時間都不會再接觸到華文,還不如趁幼兒園時,讓兒子多接觸華文,認識多一些單詞,日後寫作文才不會詞彙不足,也可以自個兒閱讀華文書。哪怕在聽寫兩周後會忘記怎麼寫,兒子通常還會記得這些字怎麼讀。
第二、現階段的聽寫測試並不計分,不會有成績壓力。即使得分不高,也不會有人評論他們。我們可以藉此鼓勵孩子們全力以赴,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計劃自己的學習時間,要主動去練習等),讓他們慢慢地毫無壓力地過渡到小一的學習生活。
第三、聽寫練習也是家長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除了學習新的華文詞語,也是在學習怎麼教孩子華文,如何在教孩子時更有耐心,怎麼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等。

不過,紅螞蟻孩子的聽寫詞語真的比較簡單。(紅螞蟻提供)
紅螞蟻有個做生意的朋友,自認耐性不是很好,她不想當那個逼孩子聽寫的「壞人」,直接聘請補習老師上門為K2孩子練習聽寫。
也有另外一個朋友,她選擇不主動要求孩子在家練習聽寫,讓孩子知道不學習,聽寫就不會全對,從而學會自主學習。
最後再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聽寫的語言是英語,你會介意孩子學習很難的單詞嗎?
只要孩子不排斥,我們不應該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