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所屬類別 : 國家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占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亞洲的已開發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成員經濟體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新加坡

國家領袖
總統陳慶炎,總理李顯龍
外文名稱
Republic of Singapore
人口數量
540萬(2013年)
簡稱
新加坡、獅城、星洲
人口密度
7,257人/平方公里(2011年)
所屬洲
亞洲
主要民族
華族,印度族,馬來族,歐亞族
首都
新加坡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
主要城市
新加坡
國土面積
714.3平方公里
國慶日
8月9日
水域率
1.444%
國歌
《前進吧,新加坡》
GDP總計
2600億美元(2011年)
國家代碼
SGP
人均GDP
50,123美元(2011年)
官方語言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國際電話區號
+65
貨幣
新加坡元(SGD)

國際域名縮寫
.sg
時區
UTC+8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中文名稱
新加坡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ofSingapore

人類發展指數
0.866(極高)
主要學府
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
國際機場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實里達機場
地理環境

位置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的民丹島和巴淡島等島嶼都有輪渡聯繫。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8.3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準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地形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水文
新加坡河流由於地形所限,都頗為短小,全島共有32條主要河流,河流有克蘭芝河、榜鵝河、實龍崗河等,最長的河道則是加冷河。大部分的河流都改造成蓄水池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源。

氣候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新加坡建有17個蓄水池為市民儲存淡水。其中,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占地約三千公頃。該區擁有麥里芝蓄水池、貝雅士蓄水池下段等四個主要的水庫。其土地除了用來收集雨水,並發揮著重要的城市「綠肺」功能。為減少對外來水源的依賴,新加坡通過大型蓄水計劃,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環再利用等技術,使得水源供應更加多元化,逐步邁向水供自給自足的目標。隨著最大的大泉海水淡化廠的落成,當前可提供超過60%的用水需求。

森林資源
新加坡約有23%的國土屬於森林或自然保護區,而都市化限縮了雨林面積,森林主要分布於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以及3個保護區,西部地段和離岸島嶼。

人口族群
截至2014年6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47萬,其中334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3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0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

族群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漢族)占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的新加坡華裔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15人/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國家象徵
國家標誌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遊,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他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語「獅城」之諧音,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新加坡一直使用「新嘉坡」作為其獨立初期的通用中文國名。由於受到當地華僑所帶來的方言習慣影響,早期也出現許多衍生的名稱,例如「息辣」、「石叻」、「叻埠」等,還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而外界也普遍以「星國」或「獅城」來描述新加坡。

國家信約
國民信約是新加坡本國公民對新加坡宣誓效忠的一個方式。新加坡人一般在公眾活動中一齊宣讀信約,尤其是在學校、新加坡武裝部隊以及國慶慶典的時候。信約的中文內容是:「我們是新加坡公民,誓願不分種族、言語、宗教,團結一致,建設公正平等的民主社會,並為實現國家之幸福、繁榮與進步,共同努力。」

國家首都

新加坡市區中心(金融區)位於新加坡島的南岸,由於面積僅有718平方公里,所以沒有省市縣鎮等行政單位之分,整個國家也即是一座城市,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又是該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3]。珊頓道是金融區里的主要道路,兩旁都是摩天大樓。而毗鄰的吉寶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新加坡河從市區穿過,河岸兩側是移民最先遷入的地方,是商業最先繁榮的地帶,也是老新加坡的經濟動脈。在河口上矗立著一座乳白石的「魚尾獅」雕像,即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徵和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