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舞台幕後英雄功勞大 來揭秘這些「看不到的演出」

國慶慶典2023幕後工作人員(左起)Afiq Nasri Bin Hasrol、林嘉鴻、黃思民和勞政愷。(圖:沈思宇)
時隔三年,國慶慶典將重返政府大廈前大草場。作為觀眾,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台前的表演,其實幕後的精彩程度也不遑多讓,包括要如何在短短一分鐘內替舞台「變裝」。
一起隨《8視界新聞網》記者同幕後工作人員,去揭秘國慶舞台幕後的點滴。
四人心連心 齊發力推動大型移動舞台
21歲林嘉鴻中士在今年國慶慶典表演中,是負責第一和第三單元的大型移動舞台人員,這也是他首次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國慶慶典。
他接受《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說,由於舞台裝置很大,需動用四組人員在短短一分鐘內,將所有移動式裝置集中到表演場地中央,當中的相互配合是至關重要。
「這個舞台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需要四到六個人去推。我們需要一起配合,和隊友們心連心,一起發力。」
從初期訓練到幾次的彩排,林嘉鴻前後和隊友搬動這些舞台裝置至少有80次,花了近兩個月時間才完全適應高強度訓練和多變的天氣。
「我們在中午訓練時 ,太陽非常大。不只是太陽,有時下雨都要去訓練,所以我們需 學習克服多變天氣的因素。」
問及有哪些難忘時刻,林嘉鴻分享說:「記得有一次彩排,我們將所有移動式舞台推到中間,完美地呈現舞台隊形後,台下觀眾熱烈為我們歡呼和鼓掌,這令我感到很開心和光榮。」

林嘉鴻負責推動第一和第三單元的大型移動舞台。(圖:林映慧)
分秒必爭 確保表演道具準時到位
除了移動式舞台裝置,表演不可缺少的當然就是表演者。各個舞台入口處的負責人這時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須算準時間,跟每個單元的表演者緊密溝通,確保他們在對的單元、對的位置和對的時間點,上台跟觀眾見面。
20歲的三級上士勞政愷是舞台入場D4門的負責人,主要負責協調 「The Island Voices」合唱團,本地饒舌歌手ShiGGa Shay等人的表演單元。
第一次以工作人員身份參與國慶的他,直言非常興奮,每一次都以正式演出的心態來做準備,每分每秒都不敢出差錯。
「因為一旦節目指揮人員(show caller)發出指令,我們就需要在精確至一秒鐘的時間給負責開門的工作人員發出指示。」
「我們也需要隨時待命,讓所有道具和表演者準時和同步出場,以確保表演達到預期的效果。」

勞政愷是舞台入場D4門的負責人。(圖:沈思宇)
今年國慶慶典表演管理委員會主席是黃思民少校,雖然這次是他四次參與國慶慶典,但由於負責崗位不同,加上沒機會向去年的委員會借鏡,讓他相當緊張。
他回憶說,有一次彩排因為協調出了問題,導致道具和表演者出場順序有錯,讓他非常自責,還好在隊友的配合和前輩的指導下,有關的問題已經在第二次的彩排中獲得解決。
「『團隊齊心,夢想成真』,正是通過每個人各施其職,才能讓演出順利進行。」
於他而言,國慶是讓國人歡聚一堂,共慶一路走來的收穫。慶典宛如豪華的生日派對,國人臉上的笑容,將讓國慶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