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讓不少工作受淘汰或影響,打造一個可協助所有人前進的終身學習系統,有助確保所有處於職場不同階段和年齡層的群體,包括藍領工人和普通白領、中年及中小企業雇員,保持一定競爭力不掉隊。
須關注三大群體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社會政策統籌部長尚達曼星期二(11月1日)在首屆國際終身學習峰會發表主題演講時說,先進科技和自動化已改變職場面貌,未來有很多工作和職務可能受影響。
他認為,理想中的終身學習系統有別於傳統教育體系,不僅僅傳授知識,而是讓雇員根據需要裝備自己,做好面對未來變化的準備。

他也指出須要關注的三大群體,即藍領工人和白領的非專業人士、中年和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人,以及中小企業雇員。
比起專業人士,藍領工人和普通白領在事業發展上,較有可能停滯不前,對此,尚達曼說:「我們必須找到方法,用便利和適當的方式,讓勞動隊伍的每一分子都有平等機會,獲得有素質的學習。」
至於中年和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雇員,他們畢業已有一段時間,尚達曼認為這階段的人士除了工作還有許多義務在身,能夠用的時間不多。而在中小企業上班的雇員,由於企業規模較小,較缺乏自行擬定培訓計劃的能力,可讓員工增進職業生涯發展的工作機會也較少。
學習系統應有雙重定位 滿足公司和個人需求
尚達曼在勾勒這個以人為本及面向未來的終身學習系統時提醒,除了須齊心協力了解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能,確保培訓機構有能力滿足需求,以協助個別雇員和企業外,這套系統也應該了解到個人和公司的需求和學習動機不同。他舉例,企業一般希望員工掌握可馬上派上用場、和工作相關的技能,但從員工角度來說,他們可能傾向學習有助個人事業發展,日後可帶到新公司,甚至跨領域使用的技能。
「因此,這個系統須有能滿足公司和個人需求的雙重定位。這意味著人們需要一種架構,為個人提供職業發展途徑,即便這與他們目前的僱主無關。」
另一個會阻礙終身學習的挑戰,是現有成人學習系統非常分散,不同的機構提供不一樣的課程,好的終身學習系統應該避免碎片化,並通過創新,設法讓各種學習平台聚集在一起。
此外,公眾也應改變可憑一紙文憑走天涯的觀念,尚達曼說,新終身學習系統應提升至一個境界,即人們想到資格認證時,應當是不同的組合,其中一些證書來自正規教育,另一些則是技能證書。在這方面,2014年啟動的技能創前程計劃,在幫助個人持續學習方面,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但未來還可以做得更多。
逾300名來自全球超過10個國家的國際組織代表、商業領袖、學者,出席由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成人學習學院聯辦的國際終身學習峰會。
精深局局長陳谷炎希望通過兩天的峰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夥伴互相學習,並建立新的夥伴關係,一起應對共同挑戰,進一步推動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