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社區管理體系的特點
新加坡的社區管理體系,是典型的政府主導與社區高度自治相結合的模式,是以公共住房政策為平台,社區管理組織機構與各項服務為配套的綜合體系。以人為本、服務至上是新加坡社區建設和服務的靈魂,一切從居民需要出發,讓居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服務,是其社區組織的唯一職能。新加坡社區管理的四個主要特點,即政府主導、資源整合、民眾參與和注重黨建。

01
政府主導
政府主導是新加坡社區管理的主要特點。其主要表現為:第一,政府科學規劃社區管理。在一個社區內,除了房屋,還根據人口數量規劃配套學校、辦公、商店、娛樂、圖書館、郵政、診療所、民眾俱樂部、樂齡公寓、體育場館、游泳中心、公園等各種便民生活服務設施;第二,政府大力投入公共財政。政府投入90%的社區基礎設施管理費用和50%的日常運作費用,承擔社會專職工作者的薪酬。政府依據居民的要求,根據社區服務的標準,評估服務機構的業績,下撥活動經費。

02
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主要表現在組織資源整合和人才資源整合兩方面。第一,整合組織資源,讓民間團體參與社區管理。新加坡除人民協會、社區發展理事會、市鎮理事會等機構外,還有很多自願福利團體參與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工作。這些自願福利團體通過各類專業服務承接政府招標的各種服務項目,開展一系列輔導、諮詢、教育、轉介、援助及活動等,實現政府購買社區服務。
第二,整合人才資源,體現「精英治社區」。新加坡專門物色各類社會名流,邀請其加入各基層組織並參與社會工作,因此許多基層領袖是社會各界的精英,他們利用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積極投身社區管理,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各類互助、康樂、公益活動。

03
民眾參與
新加坡有3000個各類基層組織和2.5萬名基層領袖,彙集了不同興趣愛好的人,形成了組織、參與和資助各種社區活動的群眾基礎和物質保障。社區發展理事會從小培育居民「社區即家,家為社區,愛家,愛社區」的意識,使社區居民積極投身參與社區活動和社區管理。為培育樂於奉獻、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感,新加坡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壯大義工隊伍。據統計,新加坡義工數量約占總人口的15%,即60多萬人,在新加坡從事社區服務的人員中,很大部分是不拿報酬的義工。

04
注重黨建
執政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為了解民意制定政策、服務民眾取得選民信任,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密切行動黨與人民的聯繫。
第一,加強基層黨建水平。人民行動黨議員一般要兼任選區黨組織的領導工作,黨的國會議員必須每周接見選民一次,為選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各支部的中心工作就是與選區內居民建立廣泛而深入的聯繫,爭取群眾。
第二,以「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為基礎,在社區開辦廉價幼兒園,讓貧困家庭孩童可以接受學前教育;為婦女提供服務,保障其工作權利;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補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