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月16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財政預算案演講中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新加坡的收入不平等已降至二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這是根據一種叫做基尼係數的指標來衡量的。

圖源:ST
那麼,基尼係數到底是什麼?它又如何反映新加坡的收入分配狀況呢?新加坡又是如何通過各種政策來改善這一指標的呢?本文將為你揭開基尼係數的神秘面紗,並分享一些新加坡政府為縮小收入差距而採取的措施。
01 基尼係數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它?
基尼係數是一種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標,它的取值範圍是0到1,其中0表示完全平等,1表示完全不平等。一般來說,基尼係數越低,說明收入分配越均勻,反之則越不均勻。

圖源:ST
基尼係數的計算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常用的一種是基於洛倫茲曲線的方法。洛倫茲曲線是一種用來描述收入分配的圖形,它的橫軸表示收入百分比,縱軸表示收入占比,例如,如果一個國家的洛倫茲曲線上的某一點的坐標是(40%,20%),那麼就表示這個國家最低收入的40%的人口只擁有總收入的20%。
如果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完全平等,那麼它的洛倫茲曲線就是一條從原點到(100%,100%)的直線,也就是所謂的平等線。而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洛倫茲曲線都會在平等線的下方,兩者之間的面積就是基尼係數。也就是說,基尼係數越大,說明洛倫茲曲線越彎曲,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則越平等。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基尼係數呢?因為基尼係數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也反映了它的社會狀況。一般來說,基尼係數過高,會導致社會不穩定,貧富差距拉大,中產階級萎縮,社會流動性降低,社會福利受損,甚至引發暴力衝突和社會動盪。而基尼係數過低,也可能意味著經濟發展緩慢,創新能力不足,激勵機制不健全,資源浪費嚴重,個人自由受限,等等。
因此,一個合理的基尼係數,既能保證經濟的發展和效率,又能保證社會的和諧和公平,這也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於實現的目標。
01 在新加坡的基尼係數是多少?它有什麼特點
新加坡統計局(SingStat)根據三個量表將基尼係數放在一起,這些是根據經修訂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計算的「等價」家庭工作收入,基於平方根比例的等值家庭工作收入,以及每個家庭成員的工作收入。
等值化是指一種計算家庭規模和構成的經濟學方法,新加坡的基尼係數通常根據每個家庭成員的工作收入的第三個等級來報告。
看每個成員的收入,而不是總收入,這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家庭內部存在的不平等。如果家庭內部的不平等加起來,會導致全國範圍內的不平等。

圖源:ST
每年,SingStat都會報告兩個基尼係數數字。一個是考慮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之前的數字,另一個是考慮這些之後的數字。
2023年,新加坡的基尼係數為0.433,不包括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在調整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後,該數字為0.371,新加坡統計局在一份關於家庭收入關鍵趨勢的報告中表示,「這反映了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的再分配效應。」
政府轉移支付包括水電費回扣和 CDC 代金券等支持措施,與 2022 年相比,去年的此類措施更多,以幫助應對高通脹和商品及服務稅 (GST) 的增加。
居民家庭,包括沒有就業人員的家庭,平均每個家庭成員從政府計劃中獲得 6,371 新元,高於 2022 年的 5,859 新元;每個家庭成員的月收入中位數也從 2022 年的 3,287 新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3,500 新元。
02 新加坡的基尼係數與其他國家相比如何?

圖源:ST
每個國家的基尼係數計算方式不同,不同的國家對家庭收入也有不同的定義。在新加坡,這不包括非工作資金來源,比如股票或從第二處房產收取的租金,但在日本和芬蘭等國家,家庭收入包括為自營消費而生產的商品的價值,作為自雇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口覆蓋率也是關鍵:在較大的國家,檢索每個家庭的收入數據可能比新加坡更不可能,因此,他們的基尼係數可能無法反映整個人口。
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日本的國民所得稅稅率上限為應稅收入的45%,而芬蘭有記錄以來最低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12年的49%。從2024年起,新加坡居民的個人所得稅上限為24%,高於之前的22%。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新加坡的基尼係數在亞洲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高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但低於中國、印度、泰國等國。
在全球範圍內,新加坡的基尼係數也比許多已開發國家低,如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但高於一些北歐國家,如丹麥、挪威、瑞典等。
03 新加坡正在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不平等?
新加坡 2023 年的基尼係數處於 2000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無論是在考慮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之前還是之後。在過去十年中,新加坡「在提高低薪工人和縮小工資差距方面取得了進展」。
黃循財在財政預算案演講中將Workfare和累進工資模式描述為這裡的關鍵戰略,並宣布了改進這些戰略的措施。

Workfare 的增強功能
政府將從 2025 年 1 月起加強工作票價收入補充計劃,該計劃為低工資公民提供現金支付。
月收入不超過 3,000 新元的工人將有資格,高於目前 2,500 新元的收入上限;這一較高的收入上限也將適用於工作技能支持計劃,該計劃鼓勵低薪工人接受培訓。
那些有資格獲得工作票價收入補貼計劃的人也將獲得更大的支出,殘疾人和 60 歲以上的工人每年將獲得高達 4,900 新元的補貼,高於目前的 4,200 新元。
當地合格工資的增加
雇用外國工人的公司將需要向當地人支付更多工資,以跟上工資增長的步伐。
從 7 月 1 日起,全職工人的當地合格工資將從 1,400 新元提高到 1,600 新元。兼職工人的最低時薪將從 9 新元增加到 10.50 新元。公司的外國工人配額計算將取決於獲得新合格工資的當地工人人數。
推動累進工資抵免計劃
對於向低收入工人支付更多工資的僱主,政府將共同資助高達2024年工資增長的50%,這一數字最初定於今年逐漸減少到30%,此前政府共同資助了2022年和2023年高達75%的工資增長。
在 2025 年和 2026 年,有資格獲得共同資助的僱主的工資上限也將提高——從目前的 2,500 新元提高到 3,000 新元,為了提供這些改進,政府將向累進工資抵免計劃基金補充10億新元。
為ITE畢業生提供更多支持
為了提高各行各業的工資,選擇攻讀文憑的 30 歲及以下的技術教育學院 (ITE) 畢業生將獲得新的升學獎。根據該獎項,ITE畢業生將獲得5,000新元的高等教育帳戶充值,以幫助抵消文憑的費用。當他們獲得文憑時,他們的公積金普通帳戶將再充值 10,000 新元,讓他們在購買房屋或為退休儲蓄方面搶占先機。

隨著工資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新加坡的公司需要調整人力資源策略,促進轉型和提高生產力。更高的工資會刺激工人提升技能,從而帶動經濟和就業的活力。
新加坡的4G領導層有著建設包容社會的遠大抱負,政府的預算措施有效地緩解了收入不平等,保障了社會的穩定和包容。
政府通過提供公平的機會和激勵,為所有居民打開了向上流動的通道,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政府也通過加強社會凝聚力和共同認同,促進了不同種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居民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建立了一個和諧和包容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