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中心路段突塌陷,一名女遊客跌入八米地洞(檔案照)。(圖:中國報)
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周內發生三起地陷事故,其中一起甚至導致印度女遊客落入至少八米深的地洞,至今下落不明。接二連三的事故不免引起民眾的憂慮,究竟當地為何會發現地陷,新加坡又是否可能發生類似事件?
《8視界新聞網》為你整理資料,帶你一文看懂。
吉隆坡為什麼地陷?
吉隆坡在上個月發生的三起地陷事故中,有兩起發生在印度回教堂路(Jalan Masjid India)一帶,其中首起事故發生在8月23日上午8點22分,導致印度女遊客薇治拉芝米失足跌入地洞。經過九天的搜救女子仍下落不明,馬國當局已在8月31日宣布,基於安全因素而停止搜救行動。

馬來西亞吉隆坡地陷搜救行動早前傳出在排污涵井找到失蹤印度女遊客的紗麗,但經證實,尋獲的只是一塊破布,而非紗麗(檔案照)。(圖:中國報)
第二起事故發生在8月26日于吉隆坡市甘榜格靈芝(Kampung Kerinchi)班台柏邁路(Jalan Pantai Permai)一處的人行道;第三起地陷事故發生在8月28日清晨,距離第一個地陷位置50米的地方,可能因下雨導致地陷。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報道,雖然調查還未確定當天地陷的原因,但地質工程和土壤力學專家沙希達(Nor Shahidah Mohd Nazer)博士受訪時表示,有可能是地面下的水流侵蝕了內部的土壤而導致地陷,此外管道滲漏也可能導致土壤顆粒鬆動,促使地陷。
她也說:「吉隆坡在事發前下了大雨,據報道一些地區被水淹沒並處於飽和狀態。流水很可能導致地面軟化和底切侵蝕。」
馬國工程師學會會長Jeffrey Chiang教授則認為:「印度回教堂路在吉隆坡是個非常繁忙的地段,我相信許多公用設施網絡已經鋪設多年,這可能導致土壤侵蝕和潛在的不穩定性,而可能是地下管道泄漏導致發生事故。」
早前也有一說揣測事故原因可能跟吉隆坡富含石灰岩(limestone)的地質構造有關,但專家認為,這個說法應該不成立。
馬國媒體《新海峽時報》引述當地礦產和地球科學部主任扎姆里(Zamri Ramli)指出,吉隆坡只有30%的地區被石灰岩覆蓋,而這並不妨礙該地區的發展。
Jeffrey Chiang教授也說,即使存在石灰岩,現代工程技術是可以通過正確的設計方法、施工方法和決心進行適當的保養和維護來解決問題的。
吉隆坡還安全嗎?
Jeffrey Chiang教授認為,第一起事故有可能加速或加大事發地點地面下管道的損壞,促使更多地陷發生,但這有待進一步調查。
沙希達說,以防萬一,當地民眾近期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多留意地面是否有不穩定的跡象。
吉隆坡市長麥慕娜則在較早前強調,當地還是安全的。當局也已成立特別工作小組,來評估該地區的安全性。
新加坡有可能地陷嗎?
受訪分析師認為,新加坡應該不太可能發生類似的「地洞吃人」事故。
南洋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岩石工程的吳為副教授和新加坡工程師學會理事Sharron Ng指出,新加坡的地面主要由堅固的基岩組成,之後又會用土壤層覆蓋,也沒有已知的強大地下流,因此出現地陷的風險較低。
不過,人為活動是有可能造成地陷事故的,例如挖掘工作、管道泄漏或大雨造成的地下溪流等。
吳為副教授指出,若想防止本地發生地陷,承包商必須使用壓強計來監測地下水壓力,並使用沉降標記來追蹤地下施工期間的地面變形情況。南大也希望能開發智能技術,在隧道掘進過程中,儘早檢測地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