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研究團隊近日在新加坡北部地下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證實該區域蘊藏具備開發價值的深層地熱資源。這項發現為新加坡構建多元化可再生能源體系開闢全新路徑,標誌著新加坡在能源轉型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
「熱能寶庫」
NTU地球科學團隊在實里達至倫多區域的勘探顯示,地下4-5公里處的花崗岩體溫度高達200攝氏度,已達到商業開發所需的地熱能源臨界值。
這一發現顛覆了此前學界對新加坡地熱潛力的認知——該區域花崗岩體不僅分布廣泛,且熱儲層與地下水系形成天然循環系統,具備持續發電與區域供能的雙重開發價值。
地質數據顯示,這片深埋的"熱能寶庫"覆蓋面積約50平方公里,若開發利用,其穩定輸出的基荷能源可滿足新加坡15%-20%的峰值電力需求,相當於每年減少180萬噸碳排放,等效種植900萬棵熱帶雨林樹木。
為精準定位地熱"甜點區",研究團隊構建了跨學科勘探體系。

勘察現場。
來源:CNA
他們通過直升機搭載重力與磁測設備進行航空地球物理掃描,繪製出地下岩石密度與磁性分布圖譜;在關鍵點位鑽探1.5公里深孔並植入光纖傳感器,實時監測到每向下1公里溫度升高40-50℃的熱流特徵。
同時整合石油勘探遺留的地震數據,利用AI算法反演地下4公里處的岩石裂隙網絡;最終將上萬組數據導入NTU高性能計算中心,通過超級計算機構建三維熱儲層模型,完成東南亞首個城市深層地熱資源評估。
戰略意義
這一發現對新加坡具有多重戰略意義。作為幾乎100%能源進口國,地熱能可與太陽能形成互補,其24小時持續供能特性能填補夜間光伏缺口,助力本土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5%以上。

來源:聯合早報
與此同時,地熱發電站作為基荷電源,可在極端天氣或地緣政治危機時保障能源供應,強化國家能源安全。業內預計該領域可催生地熱鑽井、渦輪設備等產業鏈,帶動超10億新元投資並創造2000餘個高科技崗位。
新加坡能源部高級官員評價稱,這相當於在城市地下發現了"綠色油田",其戰略價值將隨勘探深入逐步顯現。
驗證商業可行性
NTU研究團隊已規劃分階段開發路線圖,計劃2026年在實里達工業區鑽探首口4.5公里深探井,直接測試熱儲層滲透率與流體化學性質,同步開展技術經濟性分析與環境影響評估。
若條件成熟,2030年前將啟動首個地熱發電示範項目並配套區域供冷供熱管網。

項目負責人、NTU能源研究所主任Alessandro Romagnoli教授。
來源:CNA
項目負責人、NTU能源研究所主任Alessandro Romagnoli教授表示,城市地熱開發是全球前沿課題,團隊正與冰島、紐西蘭等地熱強國展開技術合作,致力於為高密度都市圈能源轉型提供標杆方案。
這一發現引發國際地質學界關注。美國地質調查局地熱專家指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下開發地熱需突破傳統勘探技術與空間規劃瓶頸,NTU的多維度建模方法極具創新性。
目前全球僅有東京、巴黎等少數城市開展深層地熱開發,新加坡若成功突破,將成為熱帶城市利用地熱能源的典範。隨著首口探井籌備工作啟動,這座城市國家正將"地下熱能"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