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年底雨季,本地蔬菜價格普遍漲價三成,其中來自越南的小辣椒價格更是翻倍。至於豬肉、雞肉以及魚的價格則大致保持不變。
馬來西亞近期豪雨連連,導致蔬菜收成不佳,而越南上個月又遭遇近20年來最嚴重的暴雨洪災,影響了小辣椒的價格。
記者昨早走訪沈氏坊巴剎時,主要從馬來西亞、越南以及泰國進口蔬菜的攤販透露,當前的蔬菜價格整體漲了約三成。
蔬菜攤販蘇萬吉(70歲)說:「起價是約兩個星期前開始的,因為下雨的關係,收成不好。」他舉例,一公斤的蔥以往要價4元至5元,如今是7元;莧菜從2元漲至3元,而雍菜目前貨源短缺,價格從2元增至4元。小辣椒的價格上漲則最為明顯,從以往的一公斤5元增至目前的10元。
果菜出入口商工會副總務陳春發受訪時說,目前蔬菜價格走高,而增幅取決於出口國的情況。「本地一半的蔬菜從馬來西亞進口,而新馬兩國最近幾個星期不斷下雨,因此產量減少。雖然我國政府正在本地大力推行高科技農場,但像雍菜這種廉價蔬菜還是須從外國進口。」
除了無法控制的天氣因素,蔬果漲價也有人為導因。陳春發說:「一些農民看到某種蔬菜賣得好,有利可圖,就一窩蜂地去種。結果那些種類的蔬菜供過於求,價格受挫,而產量減少的蔬菜則起價。整體來看,現在所有蔬菜都普遍漲價,但會不會延續到農曆新年還言之過早。」

整體來看,現在所有蔬菜都普遍漲價,但是否會延續到農曆新年還言之過早。
豬雞魚產等價格大致不變短期內料波動不大
雖然我國也從許多其他國家進口蔬菜,但無法完全抵消馬國蔬菜漲價的影響。蔬菜攤販王強龍(44歲)受訪時說:「馬來西亞進口蔬菜路途相對較短,如果是遠一點的國家,運輸時間長,運費不但更貴,送到時也不那麼新鮮。因此,就算漲價也還是得繼續從馬來西亞進口。」
菜販陳細妹(58歲)無奈指出,攤販不得不承擔部分高漲的成本。「我們賣也不能賣太貴,尤其是熟客,本錢拿回來就好了。」
至於魚等海產,以及豬肉和雞肉等肉類,則價格大致保持不變,預計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太大波動。
新加坡魚商總會主席吳添水受訪時指出,本地的魚產和海鮮包括養殖、冷凍以及漁港的貨源,來自多個國家,所以目前的供應量相當穩定,價格起伏不大。
魚商總會前主席李文昭也說,雖然雨季時大風大浪,但現在的漁船都很大,出海捕撈應該不受影響。「海鮮的價格本來就是起起落落的,但目前的海產充足而且多過消費者的需求。」
在沈氏坊巴剎賣魚的魏仁義(62歲)貨源主要來自馬來西亞。他以紅斑為例說,一個月前的價格一公斤約25元,現在要28元至30元;巴當魚則從一公斤10元漲至13元。
「魚的價格通常只會上不會下,但也要看當天去漁港拿貨時的情況。」
魏仁義說,價格雖然上漲約兩成,不過售賣的時候也不能把價格抬得太高,大部分還是由魚販承擔。 新加坡肉商聯合會主席郭志強預計本地冷凍豬肉的價格,在今年裡會保持平穩。他解釋,中國這個冷凍豬肉的最大進口國,已進口足以消費至農曆新年的冷凍豬肉,預料不會與本區域爭貨源。
昨早到沈氏坊巴剎購買蔬菜的蔡朱麗(59歲,牙科助理)每周會到巴剎一次,她發現蔬菜價格確實比往常高了一點。「我也覺得蔬菜素質沒之前好,感覺菜濕濕的,這樣也比較容易壞。」
記者:李庚洧 陳美諭 攝影:陳來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