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檢測和隔離情況穩定,好消息頻傳
3月2日傍晚:當天下午送去NCID所有員工的肺部X光檢查都正常。
3月3日上午:送去NCID所有員工的第一次核酸(SWAB) 檢測呈陰性。
3月4日上午:送去NCID所有員工的第二次核酸(SWAB) 檢測呈陰性。
3月4日傍晚:送去NCID所有員工的第三次核酸(SWAB) 檢測呈陰性。這批員工們陸續出院,並繼續用住院假在家隔離5-7天 (但每天接受MOH官員的電話詢問健康情況)。
3月2 - 4日:確診者(106號)在醫院病情穩定,並有好轉。
3月2 - 4日:所有隔離者和員工健康情況良好。
8.公司實行部分復工
據以入院人員檢測結果陸續報出都是陰性的和陸續出院,公司在徵得MOH的同意下,決定在3月4日開始實行部分復工。但除了必須上儀器操作的一線員工外,其他員工在家辦公。

復工期間,在原來的8條防疫措施基礎上,更提升了一些防護級別:
一線工程師在實驗室工作要求佩戴N95口罩(從蘇州公司緊急調運到新加坡)。
一線工程師在實驗室工作要求佩戴醫用手套。
嚴格做到一人一室一機/儀器操作規定,嚴禁人與人接觸。
管理和支持人員在家辦公。
每人每天通過微信報告健康情況, 然後由公司HR統計列表後每天報告MOH。一旦發現有人有嗓子不舒服,流鼻涕,咳嗽和發燒症狀,馬上去醫院檢查和在家隔離察看。

9.危機公關和信息公開
勝科納米(新加坡)在這次危機應急處理,做的較為成功。首先,公司應急領導小組自始至終高度密切配合政府部門,在MOH的指導下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行動:
MOH 在3月1日晚間公布了確診者(106號)。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馬上指定一位高層領導專門對外處理應急期間的公關和信息發布。
每兩到三天發給公司員工、主要客戶和供應商等有關疫情的備忘錄,及時通報或更新疫情處理最新的進展、情況和一些臨時措施。確保了實驗室對外正常運作,不僅把業務影響降低到最低。這一系列的做法得到了眾多客戶的正面認可,和良好對的反饋和評價,及繼續支持和合作。其中一家客戶甚至表明對勝科納米的信心,期待進一步的深層合作。
3月3日聯合早報刊登了勝科納米確診者(106)屬於科學園II 某公司感染群。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來電詢問和關心。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和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領導也馬上致電給勝科納米總裁和副總裁,了解和關心是否需要提供支持和幫助,讓公司上下倍感溫暖。
3月3日,公司總裁李曉旻先生接受了新加坡聯合晚報的採訪,對外界提供了勝科納米對抗疫情的經驗和體會。一方面讓外界進一步了解勝科納米的情況和最新發展,同時也讓公司員工同心協力度過難關。
10.確診者康復出院和檢測/隔離令解除
確診者(106號)在連續3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後,於3月11日下午康復出院。公司安排一位高層幫忙確診者(106號)對他的住所徹底消毒,然後安排他居家繼續隔離2周。
按照MOH的指令,對勝科納米所有員工的隔離和電話詢問也在3月11日晚間結束,因為員工們最後與確診者(106號)接觸是2月26日。勝科納米(新加坡)到此為止沒有新的感染者,實屬奇蹟!
11.全面復工
公司應急領導小組決定勝科納米(新加坡)於3月12日全面復工,但繼續採取特殊工作時間安排,一直實行到3月31日為止:
把所有員工分成AB兩隊。
實施12小時 3天/4天輪班制。例如A隊做星期456, B隊做星期7123等。兩個團隊輪流不交叉。
必須繼續遵守公司的抗疫8條和部分復工時又附加的抗疫要求。

幾點體會和建議
勝科納米通過這次與冠狀病毒疫情的戰鬥的經歷,有以下幾點體會和建議與大家分享。

1.公司領導思想上高度重視,著重把握好科學防控、精準施策的原則,做實做細每一道防控措施。勝科納米的戰疫成功事例說明,面對疫情必須消除病毒傳播妖魔化,只要措施到位還是可以防範的。
2. 廣大員工的理解和密切配合。通過此次戰疫,員工普遍認識到,不要以為病毒離我們很遠,其實很可能就在你身邊,任何公司和個人都不能獨善其身。為此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到主動防疫,除了勤洗手、講衛生,多喝水和量體溫等措施外,如有條件的公司,還是建議給員工配發口罩,辦公室必須做好必要的消毒防護預案,員工要堅持戴口罩上下班。
3. 要信任和依靠使館和新加坡政府有關部門(MOH)。任何時候,一旦出現問題,要積極配合新加坡政府有關部門採取的措施,第一時間向使館和協會報告,並要沉著應對,不必恐慌,相關部門都會及時給予支持和幫助的。冠狀肺炎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很快治癒的。新加坡的醫療系統也是世界上一流的,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疫情尚未結束,建議兄弟單位要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尤是面對當前疫情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必須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勝科納米公司簡介
勝科納米(Wintech-Nano)公司是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會員,在新加坡和蘇州兩地被業界視為成功的明星企業。
中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曾在2018年12月以題為「勝科納米為中新兩國半導體晶片製造保駕護航」作了專題報道(http://sg.mofcom.gov.cn/article/dtxx/201812/20181202817539.shtml)。2019年6月香港鳳凰電視台也專門採訪和報道了勝科納米在中新兩地成功創業的故事(「龍行天下-飛地園區,怎樣實現技術人才的可持續?https://kknews.cc/zh-sg/news/l9a44x9.html」
勝科納米是由李曉旻總裁在2004年在新加坡創辦的。最初三年,整家公司只有他一個人,之後公司不斷發展,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科技研究院(A*STAR)和新加坡企發局的協助和支持下,勝科納米(新加坡)逐漸成為東南亞半導體、微電子,晶片製造和新材料領域首屈一指的第三方材料表征和失效分析高科技商業實驗室。
2011年獲得了新加坡中小型企業15強。
2012年勝科納米在新蘇理事會和王瑞傑部長(現任副總理)的推薦下,投資落戶蘇州中新工業園,在納米城創立了勝科納米(蘇州)。
在李曉旻總裁的領導下,很快成為中國半導體晶片製造和新材料領域民營內資最大的第三方材料表征和失效分析高科技商業實驗室。
隨著國內半導體事業的快速發展,勝科納米(蘇州)也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實現了連續五年營收翻倍。
於是在2017年初,勝科納米(蘇州)反向收購了勝科納米(新加坡)。同時加入了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大家庭,得到了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和中資企業協會領導們的關心和支持。
2019年3月20日鍾曼英公參曾參加了在新加坡科學園II ALPHA大樓舉辦的勝科納米15周年慶暨第二實驗室開幕典禮(http://sg.mofcom.gov.cn/article/todayheader/201903/20190302845115.shtml)。
目前勝科納米(新加坡)實驗室坐落在新加坡第二科學園,配備了世界先進分析測試儀器,擁有專家和專才工程師65人。
前不久新加坡聯合早報給予專題報道:「李曉旻打造科技急診企業 晶片醫生搞掂疑難雜症」(https://www.zaobao.com.sg/zfinance/personalities/story20191222-1015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