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多小?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僅是719.1平方公里。這719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呢?大約就是需要9個新加坡才能組成一個上海;需要22個新加坡才能組成一個北京;而相對於我們大中國...它則需要乘上1萬多倍!
截止2018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約564萬。
因為小,所以當地人都親切的將它稱為「小新」。在新加坡全國環島旅行,大約只需要1小時。

新加坡有多強?
在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53880.13美元,世界排名第11,是東南亞地區唯一一個已開發國家。在「亞洲四小龍」中,中國香港、韓國、中國台灣的人均GDP分別是4.6萬美元、3萬美元和2.4萬美元,均低於新加坡,上海同期人均GDP18749美元,僅為新加坡的1/3強。
目前新加坡的人均GDP高達98014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經濟上:新加坡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政治上: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教育上:新加坡基礎教育全球領先,是全世界公認的。可以說這個國家將精英教育主義踐行到了登峰造極。
文化上: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以促進種族和諧為核心政策,已經形成了共同的社會價值觀。
軍事上:如果按人均規模和國土面積計算,新加坡是世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新加坡擁有大約七萬人的作戰部隊,裝備了數百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擁有上百架戰機,海軍艦艇規模也非常的「龐大」。
作為如今超越中國香港的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能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個沿海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星辰出國專家組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曾任新加坡總理(開國元首)、新加坡最高領導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創始人之一,被譽為「新加坡國父」。

作為戰後一代的亞洲政治強人,李光耀在其執政的31年里,將新加坡從一個國土狹小、資源貧瘠的後殖民港口迅速打造成為高度富裕繁榮的國際化都市。快速的經濟騰飛和獨特的政治體制,讓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令人矚目,也因此被打上了「新加坡模式」的標籤。
1959年,新加坡從英國那裡獲得了完全自治的權力,自此李光耀就開始擔任總理,直到1990年卸任。31年的執政歲月打造一國榮景——李光耀大事記!
01.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
任職期間李光耀積極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內政,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0年之內經濟平均增長了7%。李光耀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提高了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
02.使其「住者有其屋」
計劃由政府自己招標建造房子,為中低收入民群眾提供廉價房屋,稱為「組屋」。現在新加坡500多萬人口中,有82%人口居住於組屋,實現了住者有其屋的理想。
03.擁護人才強國
李光耀主張高薪養廉,以此來吸引社會人才並預防腐敗。在新加坡,如其它犯罪一樣,腐敗一方面由嚴厲的懲罰來預防,從鞭刑到死刑。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在新加坡你甚至都看不到警察,這意味著極大的成功。
04.推行雙語政策
新加坡學生除了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還需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如華文、馬來文、淡米爾文等。新加坡的雙語政策,造就其今日的語言優勢,更成為經濟成長的一大基石。
05.推動新加坡與中國建交
李光耀在70年代末開始與中國大陸交往,雙方都放棄了60年代時敵對的政策,1990年10月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推動中新關係友好發展。

「我們沒有意識形態,」李光耀2007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而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新加坡的意識形態。「它有效嗎?如果它有效,那我們試試。如果效果不錯,那我們就繼續。如果沒效果,那就扔掉它,試下別的東西。」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是第三世界地區的「第一世界綠洲」,在晚年的時候,他是這個國家的支配性人物,而且也依然是這個「綠洲」的推動力。
2015年3月25日李光耀先生新加坡中央醫院平靜逝世。這位享年91歲的老人,他的一生都在為新加坡的發展努力奮鬥。他把一個邊遠島域打造成為了亞洲最富有的、腐敗度最低的國家之一。
而今天的新加坡也不負眾望,一直延續了李光耀的特點:高效、廉潔、不感情用事,並富有創造性、前瞻性和務實精神。也正是因為新加坡的這些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前往新加坡投資,開戶註冊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