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Pang Yuhao on Unsplash
1.
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對新加坡房地產進行詢價的中國投資者數量已創下歷史新高。
CNBC本周援引多位業內人士觀點稱,這一趨勢至少將持續到2020年上半年。
可以這麼說,在當前地緣政治持續動盪、經濟增長前景暗淡的大環境下,新加坡已經「加冕」成為「華人避風港」。
正如某華人海外購房網際網路平台執行主席Georg Chmiel所言:「新加坡是亞太地區的安全港,當前不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使得人們願意為安全付出溢價。」
2.
當前,中國資金扎堆南下,其中又可細分為內地與香港兩種資金。
Chmiel表示,新加坡吸引的資金,來自「原本可以流向香港的中國內地資金,以及尋求離岸多元化的香港資金」。
從中國內地資金的角度來看,原本香港與新加坡共同上演的「雙城記」,如今越來越像是一場獨角戲。
高力國際物業集團估值和諮詢主管Hannah Jeong表示,新加坡正在成為香港「替代方案」,除了社會環境穩定,也與新加坡的普通話語言環境有關。
至於內地資金的出海途徑,Jeong對CNBC表示:「儘管中國存在資本管制,但共同基金或家庭信託的形式,確保了資金的持續流出。」
而內地買家常被說成是推高香港房價的合謀者之一,如今另覓新家,也省得為香港的社會和政治動盪「背鍋」了。
仲量聯行香港業務主席 Joseph Tsang指出,過去十年來,香港的內地買家數量已經大幅減少,部分因為香港過高的投資成本,但更多是由於當局的資本管制,特別是近兩年的政策加碼。
另一方面,從香港本地高凈值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尋求離岸多元化正在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不少新加坡私人銀行家反映,自己手頭上的香港客戶正在增多,儘管不能透露客戶具體情況,但「焦慮」和「避險」自不待言。
但一些財富管理人士並不贊同「逃離香港」的說法,在他們看來,目前港資南下的本質是一種多元化策略,採取的是「觀望」態度,而非「放棄」香港,似可類比1990年代的「進軍加拿大運動」。

Photo by Tiraya Adam on Unsplash
3.
隨著中國資金大舉進軍新加坡,許多本地人都會問一個問題:新加坡會重蹈香港的覆轍嗎?比如說,年輕人會不會未來普遍買不起房?
由於這兩大金融中心都吸引著國際人才,因此新加坡也會面臨著與香港類似的壓力,本地普通人的資源可能受到國際精英的擠壓。
但是,這兩大亞洲都會之間有一個重要區別,即房屋所有權。目前看來,這是新加坡社會穩定的一道安全閥。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新加坡的房屋所有權率為91%。相比之下,根據香港政府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香港的房屋所有權率僅為49.2%。
在華人社會,「居者有其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上述數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為何新加坡可以「加冕」成為「華人避風港」?
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強有力的住房政策和相關措施,成功防止了外國投資者和高凈值人士將房價推高的可能。
其中一項名為額外買家印花稅的政策,要求新加坡公民購買多於一處房屋時需要支付12%至15%的額外稅款,同時,外國買家購買私宅所須繳付的額外稅款更是高達20%。
政府的強力政策有效控制了房價,但反過來說,外國投資者也不用背負推高房價的罪名,這使國際精英與本地百姓的對立不會那麼尖銳。
在這種情況下,真正有需求的中國投資者仍在加碼新加坡房產,因為他們買的不僅是房子,還有安全感。
「考慮到20%的外國買家稅,為什麼中國內地人今年購買新加坡的公寓比最近幾年還要多……這是為了安全,就是這麼簡單。」開篇所述的Georg Chmiel說。

Photo by Peter Nguyen on Unsplash
4.
Chmiel說,大多數中國內地超高凈值人士都在尋求安全地分散財富,並將一部分財富保存在離岸資產之中,這些資產可能不易受到中國經濟周期的影響。
他補充道,今年新加坡的公寓售價超過730萬美元,比2008年以來的任何一年都高,但這依舊阻止不了中國買家的熱情。他預計:「這一趨勢至少將持續到2020年上半年。」
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中國買家大舉進軍新加坡樓市,更多是出於分散風險的考慮。
高力國際的Jeong指出,根據香港官方的數據,香港大型公寓的價格指數在過去5年中增長了21.9%,而從2009年到2019年10年間增長了83.5%,這是「亞洲最猛的升值」。而在新加坡,過去5年的公寓價格指數僅增長了2.5%。
投資者心裡清楚,在新加坡買房不是為了賺差價,因為這裡是「安全港」,而非「賭場」。
由於政府的有效管控,業內普遍預計,從長遠來看,新來的中國買家不會對新加坡房地產市場產生類似香港的重大影響,因為新加坡的大多數人口主要依賴公共住房,而香港人則嚴重依賴私人住房。
Jeong判斷說:「儘管中國購房者將在一定程度上推漲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市場,但其影響對整個房地產市場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從賺錢而非避險角度來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購房者仍然看好香港市場的增值潛力。
Jeong就認為,在當前的社會動盪結束之後,中國買家將會重返香港市場。正如資金在風聲鶴唳時會選擇避險資產,等風聲一過,野心勃勃的投資者終將回歸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