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齋培醫師創辦了謝齋培醫室,行醫超過半世紀。
(新加坡14日訊)出身四代行醫的中醫世家,名醫謝齋培癌末仍堅持忍痛行醫,將最後的日子都奉獻給病人,逝世後以「白袍」入殮,享年78歲。
曾任新加坡中華醫院副院長、中華針灸研究院院長以及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的謝齋培行醫超過半個世紀,上週六早晨7時在醫院過世。
他的兒子謝順祝(47歲)前午在靈堂受訪時透露,父親去年11月開始感覺左髖關節隱隱作痛,原以為是年老衰退的跡象,今年3月因病情加重,進行了一系列檢查及X光才發現,髖部有顆腫瘤,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其他部位,相信是膽管癌末期。
「但是父親拒絕投入治療,他說他年紀大了,希望能坦然面對,接受化療意味著生活素質下降,他更希望能把剩餘的時間用在教學和行醫上。」
謝順祝透露,父親只接受局部的電療來止痛,平日都在醫室繼續為病人看診。
謝齋培在2016年慶祝金婚及行醫50週年時曾出書《50週年紀念刊》,妻子黃麗清(74歲)透露,他當時似乎已經預知未來,開始籌備身後事以及診所的未來等。
他的停柩處設在文慶路上段第15座組屋底層,妻子說,這裡靠近他生前練「靈子術」的場所,他說這裡是個好地方,要求停柩在這裡。
謝齋培穿了一輩子的白袍,妻子透露,他熱衷於白色,或許就因如此,他還特別指定,走的時候要穿上金婚上定製的那套白色西裝。
謝順祝也說,父親此生無憾,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也不忘鼓勵同行醫師繼續努力,把中醫越做越好;同時也叮嚀病人多運動,注意身體健康。
擔任銀行副總裁 小兒子欲當全職中醫
擔任銀行副總裁的小兒子深受父親啟發學醫,有意在一兩年後成為全職中醫師,繼承父親衣缽。
謝順祝4年前完成了7年的中醫課程,之前也會到診所幫忙,如今更打算轉當全職中醫師,幫母親經營診所。
謝順祝認為父親行醫時最有魅力,能讓病人帶著疼痛進門,輕鬆愉快地離去,父親身為醫者的心態是他決定從醫的最大動力。
雖然謝齋培在住院期間不願他人來探視,但仍有不少鄰居和病人前來,甚至還為他煲湯。
Post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