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新加坡,我總是驚嘆而又嚮往。
驚嘆於如此微小的疆域竟然能成為一個國度,嚮往於這個以華人以主要人口組成的國度,到底會與我們有怎樣的不同。從阿杜,蔡健雅到孫燕姿,林俊傑,從小聽過那麼多的歌聲都來自與這個小小的城市,而在規劃與建築的學習中,新加坡又似乎是一片遙遠他鄉的理想國。所以便乘著空閒,去新加坡進行了九天的建築之旅,來探索這個城市之國。
新加坡當代建築的數量豐富,品質高度,個人覺得是令人震驚的。擁有大量的優秀當代建築,同時也大多擁有極高的施工與維護品質。出發前小編標記了七十個希望前往的建築,最終前往了當中的五十多個,並最終選出了當中的四十一個與大家分享。

交通類
樟宜機場
地址:Airport Blvd
設計:T3航站樓:CPG集團(整體),SOM公司(屋頂),伍德赫德公司(室內);T5航站樓:KPF

在新加坡看到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建築,同時也是世界上比較著名的優秀機場案例。目前擁有四座航站樓,同時在建第五座航站樓及中央的"Jewel星耀樟宜"景觀溫室綜合體。
由於航班班次的原因我主要參觀了T1與T3航站樓。樟宜機場常年擁有極高的口碑,在我的直觀感受來看,主要有著兩個方面,一個是飛行流程的便利性,一個是候機環境。從便利性上將,樟宜機場的T1、T2、T3號航站樓連接為了一個整體,中間利用小型輕軌設施與地下通道串聯,乘客從進入機場到航站樓的設施被控制在較短的距離內。而環境上,T3航站樓採用了可調節的自然採光屋頂,同時在室內運用大面積的綠植牆面與瀑布設施來達到較好的環境效果。


旅遊建築類
濱海金沙酒店建築群
地址:Bayfront street
設計:莫西薩夫迪

準確的來說這是一個酒店度假綜合體,除了酒店以外還有商場及賭場設施,自己的藝術館,甚至水上的LV旗艦店也可以算是這套度假綜合體的一部分。(主入口其實是通過水下通道與商場相連。
濱海灣金沙酒店:
整個酒店的亮點,當然是屋頂上的無邊際泳池了,景觀效果很好,可能幾乎所有的遊客都是為了泳池來住這家酒店的吧。巨大的船型屋頂平台連接著三座塔樓,上面除了無邊際泳池還有餐廳酒吧觀景台等一系列的設施,並種植大量的樹木,營造花園體驗。同時利用屋頂空間的水平交通功能,又將健身房,spa,酒廊的功能布置在塔樓的頂端,便於到達。而建築靠下幾層的空間漸漸張開,如圖人字的造型,為下面的公共空間提供了通高的中庭,視覺效果極為震撼。



金沙購物商城
半地下的商業綜合體,擁有標準購物商城的功能,以及一座大型賭場。綜合體朝向海灣一側的弧形玻璃窗帶來了柔和的自然光,同時室內的水系也別具特色。


藝術科學博物館
視覺衝擊力極強的蓮花造型,同時整個花瓣又是一個漏斗,結合下面的景觀水池達到了雨水收集的環保目的。不過展廳的室內空間就比較平常了,總的來說主要凸顯的是外觀。

LV旗艦店
設計:Peter Marino
之前也談到了,與金沙的購物商城通過水下通道相連,外形簡潔,在水上的效果是個很好的賣點,樓上的陽台也比較舒適。只是陽光太強,所有的窗戶全都拉上了窗簾,可惜了這麼好的景觀。

Helix Bridge 雙螺旋橋
地址:Helix Bridge
設計:Philip Cox

一個很花哨的景觀橋,鋼構的韻律感很強,結合燈光的效果,晚上非常漂亮,但由於沒有完整的頂棚,所以白天並沒有遮陽或者避雨的功效,純粹是一個景觀裝置。

濱海灣花園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設計:Grand Associates(景觀) wilkinson eyre(冷室)

作為一個通過填海得來的人造景觀區。看起來漂亮顯然是濱海灣花園的主要目的。這個花園,給我的第一感覺其實是 小 。習慣了國內幅員遼闊的各大公園,這個花園確實是太小巧精緻了點。花園內最主要的亮點就是兩個冷室以及人造樹。
要解釋一下是,由於新加坡地處熱帶,實際上比多數植物的生長環境都要熱,所以我們這邊的溫室到那裡就變成冷室。兩個冷室的曲線造型與外露的混凝土骨架是一大亮點,雖說有人覺得造型像bra,但我覺得還好,反而是結構的韻律與力量感讓人想到了扎哈與卡拉特拉瓦。人造樹實質上也是兩個冷室的冷卻塔,同時利用爬藤植物與科幻造型帶來景觀功能。上面還有屋頂餐廳與遊覽步道。




Mariana Barrage 濱海灣大壩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設計:未知

這座建築的整個設計邏輯與後面會講到的南洋理工大學藝術設計與媒體學院十分相似,旋轉對稱兩個大坡道引導人們從地面走到屋頂的空間,還有些類似太極的構成邏輯。中間件圍合著的庭院布置著水景與公共活動空間。大壩的這個建築由於空間比較寬闊,所以綠色屋頂的坡道非常的柔和,很多人在上面放風箏,同時建築空間也非常開放。
濱海藝術中心(榴槤劇院)
地址:Raffles Avenue
設計: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DP Architects(DPA)

像榴槤殼的表皮可以說完美的結合了新加坡人民的一大愛好,產生了很強的話題感。不知是新加坡是空氣比較好,還是清潔平凡,立面上面看起來非常乾淨(後來在高層上觀察屋頂上的灰塵還是比較多)。內部的公共空間比較簡潔,突出建築外殼的結構感。


Parkroyal onPickering
皮克林賓樂雅酒店
地址:Upper Pickering Street
設計:WOHA

一座很有意思的綠色酒店,幾層的綠植很豐富,雖然不能走到綠化區,但綠植的豐富程度很不錯。裙房屋頂的泳池和活動空間綠植與水景的結合得非常不錯。同時一條小路穿梭在小瀑布與植被之間,很有探索感。一層公共空間的吊頂與牆面設計也很特別。運用了很多橫向線條,但摸起來也還是挺乾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