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宏茂橋3道第562座至565座組屋2022年4月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聯合早報)
作者 張麗苹
周一(1月9日)在新加坡國會休會動議上,SERS又成了主角。
SERS(Selective En bloc Redevelopment Scheme)是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的縮寫。
提出休會動議的是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他指去年4月宏茂橋的SERS與建屋局以往的做法大不同,這是居民首次必須自掏現款購買同類新替代組屋,可說是「運氣很衰」、政府很「沒有同情心」。

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國會視頻截圖)
梁文輝指出,政府歷來推出的SERS計劃,居民都無須自掏現款,反而還會收到一筆賠償金(residents get paid)。然而,宏茂橋的SERS卻讓居民必須自掏現款(residents must pay)。
他擔心這就是政府在2018年宣布日後推出的自願提早重建計劃(VERS)的「真面目」。這樣一來,即使政府日後推行VERS,也無法解決組屋屋契(99年)即將到期的屋主面對的問題。
如果VERS要求居民自掏大量現款或搬去較便宜地區,到時必定不會有人願意投選這個方案的,因為人們早已把「集體出售」與暴利和新家聯想在一起。

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國會視頻截圖)
梁文輝的這番發言遭到國家發展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駁斥。她解釋說,政府歷來的SERS做法是一致的,一直都與市場價格掛鉤,從未將SERS賠償金等同於新替代組屋的售價。
她說,SERS的框架也不存在梁文輝所說的「橫財效應」(windfall),可以從中賺取暴利。
居民之所以在早期的SERS不必掏現金,純粹是因為他們的組屋屋齡較淺,所以市場價格相對高一些,才出現了居民拿到賠償金後有「中彩票」的錯覺。沈穎指梁文輝的說法,只是在企圖塑造毫無根據的預期。

2004年,屋齡26年的勿洛南3道第46到50座組屋,在SERS計劃下獲選重建。(聯合早報)
如果蟻粉讀到這裡還頭腦清醒,那恭喜你,你適合當公務員。如果你已經開始頭昏腦漲,那你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對SERS和VERS傻傻分不清。
梁文輝和沈穎的「小交鋒」,引起了一名在臉書上極為活躍的名人——總理夫人何晶的興趣。她寫了一篇長長的貼文來解釋什麼是SERS。不少網民看了都留言說:講解深入淺出,簡單易懂。
何晶說了什麼?
「什麼是SERS?
啊,指的就是新加坡公共住宅的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
為什麼要推出SERS?
難道建屋發展局吃飽沒事做? 才不是涅……
在新加坡,我們只有5%的政府組屋適合SERS重建。
這麼少?
所以我們就抽籤(tikam tikam)來進行SERS?
唉喲!你以為建屋局這樣有空做這種玩心跳的工作?
建屋局半個世紀來都在發展城鎮。
有時候,一些地段有重新發展的高潛能,所以才推出SERS給屋主作為選項。
這就像私宅發展項目的集體出售(enbloc)一樣。若不具備重新發展潛能,就沒有理由集體出售或進行SERS。
所以政府組屋的SERS就等同於私宅的集體出售。最大的不同在於,SERS是強制性的,私宅集體出售必須得到90%住戶同意(若建築還不滿10年)或80%住戶同意(更高齡的建築)才能執行。」
看到這裡,蟻粉對SERS的概念應該比較清楚了吧?
何晶不忘指出,那些高度具備重新發展潛能的組屋地段,基本上已經被建屋局SERS完了。
換句話說,近期和日後的SERS的重新發展潛能已大不如前,因此未來SERS屋主們所能得到的賠償金額,也不會像以往那麼多。

(聯合早報)
這是因為早期SERS所涉及的組屋屋齡都比較淺,剩餘屋契超過70年,市場價格相對較高,在「舊屋換新屋」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賠償金額不僅可以支付新組屋的售價甚至還有盈餘,給人「很好賺」的印象。
去年宏茂橋那批SERS組屋的屋契只剩56年。剩餘屋契越短,市場價格就越低,甚至低於該區新組屋單位的售價。因此若想「舊屋換同樣大小的新屋」,就不得不掏錢填補售價上的差額,以至於讓人誤以為政府缺乏同情心、對該區的老居民不公平。

建屋發展局人員在2022年11月到宏茂橋3道第562座至565座組屋挨家逐戶,向受SERS影響的居民說明實際賠償額。(聯合早報)
何晶在貼文中也指出,應該重新思考為屋齡超過40年的組屋進行SERS的做法。
「住在屋齡不超過40年組屋的屋主,多數屬於第一代屋主,年齡應該介於60歲至70多歲。這個年紀的人還是可以搬遷的,但會比較想搬到靠近孩子或孫子住的地方,或者更靠近他們去的廟宇、回教堂和教堂,甚至是更靠近巴剎、聯絡所、能休閒和種花的公園等等。」
因此何晶呼籲建屋局在未來實行SERS時,必須考慮屋主的組合以及他們那個年齡層、那個人生階段的訴求。

(原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335308340/posts/2228441680676987)
反倒是住在屋齡介於40年至70年的老舊組屋內的屋主,不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屋主,就是年齡在80歲或90歲以上的老屋主。
老屋主們搬遷的意願肯定不高,也不想搬到新的環境。在這樣的組屋區,與其強制開展SERS,不如通過VERS計劃讓居民投票決定要不要重建搬遷。
當組屋屋齡超過70年時,住在組屋單位內的反倒會是年輕屋主。他們很可能是繼承了父母的組屋單位,或者是在公開市場購買轉售組屋的二代或三代屋主。
這時,VERS計劃就能派上用場。雖然通過VERS所能得到的津貼遠不如SERS多,但如果超過75%屋主都投票選擇提早(在99年屋契到期前)重建,還是能在有一些津貼的情況下換房子。
畢竟組屋越老舊,就會出現越多維修問題。VERS不失為一條「出路」。
總理夫人這樣解釋,大家是不是覺得比較清楚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