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去世,享年91歲。
作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確值得世界尊重。他創建了人民行動黨,成為新加坡的開國元老,把新加坡建設成21世紀的城市榜樣……同樣,李光耀在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同樣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親。

李光耀和夫人柯玉珠,育有3個孩子。但這三個孩子,個個是人中龍鳳、人人顯赫。長子李顯龍,曾任內閣貿易和工業部長、副總理,現為政府總理;次子李顯揚,准將軍銜,曾任新加坡電信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女兒李瑋玲則是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

治國有如此成就,治家也能培養孩子個個成才。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李光耀,治國、齊家都很有一套。今天,我們來了解下李光耀的教子觀,看他是如何開展家庭教育的。

跟孩子輕聲細語地講道理
溝通比斥責更重要
李光耀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特別注重跟孩子們溝通,所以他的孩子們都成長為新加坡的知名人士。李光耀教育子女最重要的經驗,就是父子之間在精神上的溝通。
他認為,溝通比斥責更重要。
中國的大多數父母都會訓斥孩子,童年時代的李光耀也曾領教過做烹飪教師的母親所給予的這種「待遇」,母親的訓斥使他懂得怎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李光耀為人父後,繼承並發揚了母親教育過他的這一「法寶」,當孩子們做錯事時,通常也會受到他的斥責。但是他更偏向於跟孩子輕言細語地講道理,而且他從來不體罰孩子。

李光耀年輕時的家庭照,他是家中長子(後排中立者)
因此,在生活中,李光耀跟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比斥責孩子的時候更多。他總是尋找各種機會跟孩子們在一起。一般情況下,他都和孩子們一起共進晚餐。他每年至少帶孩子們旅行一次,每次都有大約兩個星期的時間。當他去打高爾夫球時,也喜歡帶上他們一道去。

李光耀每年都會抽出時間與自己的夫人孩子共赴親子游
雖然李光耀的公事很多,工作很忙,但他仍抽出時間與孩子們在一起,跟孩子交流和溝通。
帶孩子去走親戚,也是李光耀常做的一件事,他尤其重視春節除夕的家族團聚。通過這種場合,他讓孩子們有機會去認識家族的新成員,包括家族中新添的嬰兒,反過來也給親戚朋友認識自己孩子的機會。李光耀認為:「有了經常聯繫,大家就會相互幫助。」

高標準嚴要求,又給予充分的尊重
李光耀對子女的要求很嚴格,孩子們也都很聽話,沒有一點嬌嬌之氣,也不自以為是。
他管教孩子時會把孩子叫到屋裡關上門,不讓其他人進去,連太太都不能出聲、甚至不讓進去看,家裡的工人更是不讓看、不敢勸。
「有時候孩子從他的房間出來,臉上表情不對,我們悄悄問便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在他家做過40年保姆的廣東順德自梳女歐陽煥燕老姑太回憶道。
有一次,李顯龍在班裡幾十個孩子中成績排第三名,李先生不太滿意,把他叫到房間裡去問:怎麼才考第三名?李顯龍嚇得臉色都變了。李先生可能也有點心疼了,便說「這一次不追究,以後得考第一回來。」後來,李顯龍幾乎次次都考第一。
他對兒子嚴格,對女兒也一樣。李光耀的女兒在考試中得到了10門A,要知道在新加坡考9門A就很了不起了。
儘管嚴厲,李光耀一向給予子女充分的尊重。
李顯龍讀小學3年級就想自己坐校車去上學,一開始家裡工人擔心他跟不上校車、沒位子坐怎麼辦?李顯龍倒很有經驗,告訴父母說:只要放學的鈴聲一響,就馬上「飆上校車」,找個位子坐好就能回來了。其實,當時李光耀夫婦並沒要求他這麼做,看他自己喜歡,父母就由他去,支持他的決定。

孩子21歲就要自立
父母不做有求必應的「聖誕老人」
從孩子們懂事開始,李光耀便教育他們不要依賴父母,要走自己的路。
「我們老早就表明立場,他們也曉得必須靠自己爭取成功。」李光耀規定,子女讀完書,21歲就要自立。
李氏子弟還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時候,用的東西經常托家中的幫工去買。工人買完東西回來跟李太太對帳時,一提到她子女要的東西,她便很乾脆地說「你找他們算帳去」。

」生命不只是吃、喝、看電視、看電影……人類必須具創意、必須有自發性,不可只依賴玩意兒自娛。「
當長子李顯龍從內閣部長升任為副總理時,人們一直認為他是父親的接班人。但李光耀堅決反對,他說,總理這份工作不是私人財產,不能傳給兒子。果然,當李光耀隱退時,吳作棟擔任了總理職務。李顯龍對父親的安排也毫無怨言。

新加坡三代領袖: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
新加坡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但李光耀卻極力主張讓孩子們養成儉樸的生活習慣。他認為,若不這樣,孩子們就會失去創造和奮鬥的動力,失去自強自立的精神。
他把那些一味給孩子提供生活享受的父母,比作「聖誕老人」,因為聖誕老人總是慷慨地向孩子們贈送吃的、用的和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從李光耀孫子孫女得到的「禮遇」上就看到了他對「聖誕老人」行徑的不贊同。
確實,孫子孫女們的生活比他小時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他們有更時髦的衣服、更漂亮的鞋子、更現代化的玩具,他們擁有他們幾乎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因此,李光耀在接受新加坡英文《新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了他的憂慮:「將來有一天,孩子們要進入社會,不管他們是否會受僱於人,那時候都不會再有『聖誕老人』。他們得靠自己的勞動去換取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為了他們的長遠利益,他們從現在起就必須懂得『一物換一物』的道理。」
正因為這樣,李光耀從來不輕易地送禮物給孫子孫女,他覺得這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

擔心孩子?不如引導孩子
新加坡的電視業十分發達,內容也十分豐富。有人問李光耀:「你擔心電視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嗎?」李光耀的看法是十分肯定的。
為了不讓孫子孫女在電視機前浪費寶貴的時間,李光耀支持小兒子李顯揚在家裡不安裝電視機的做法。
當然,李光耀不敢肯定不買電視機是一種徹底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孫子孫女可以跑到附近的爺爺家去看電視。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李光耀認為關鍵在於父母的行為和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我擔心電視文化對孩子的影響太大。我們家的孩子以前也是一到晚上,就喜歡坐在電視機前。不過,他們不久後就改變了這種習慣。我想,這可能是做父母的給他們的影響。」
在李光耀看來,一方面,父母自己不要一到晚上就坐在電視機前一個頻道接一個頻道地看節目;另一方面,當孩子們在盲目地看電視節目的時候,就應該耐心地告訴他們,與其這麼消磨時間,不如去多讀點書。讀好書對他們有好處。

(文章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