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屋發展局為受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影響的屋主提供兩種額外搬遷選項,很多受影響的宏茂橋屋主認為,若購買50年屋契替代組屋,房子日後無法留給孩子,也難以轉售,因此不會考慮這一方案。不過,這個選擇卻適合另一些屋主。
一對受訪的年長夫婦就認為,選擇50年屋契的替代組屋意味著不用額外掏出現金來購買面積相近的新單位,所以他們有意這麼做。

都已經退休的倉立德(72歲)和羅毓瑜(65歲)住在宏茂橋3道第564座組屋多年。他們目前居住在82平方米的三房式單位,下來有意選購大小相近的替代組屋,即80平方米的四房式單位。
倉立德說,他們預計可獲得35萬元至40萬元的賠償,而較低樓層的替代單位價格預計42萬元左右,因此他們可能得掏出高達7萬元。
"我們和兒子討論過,他說可以幫我們支付新單位的差價以及下來的裝修費,就當做是他的投資。」
不討,得知建屋局會為受影響屋主提供50年屋契的替代組屋選項後,倉立德認為這個方案更適合他們。
他說:"這樣我們就不用動到兒子的現金,50年屋契的組屋便宜一些,賠償金夠我們裝修新家了。我們老了,日後也不會想要再搬家,不需要99年的屋契。"


另一名受影響的屋主王國榮(53歲,電腦維修員)和妻子在四年多以前搬到宏茂橋,他們育有4歲的兒子和1歲大的女兒。他認為,儘管50年屋墊的組屋較便宜,但將來無法把房子留給孩子繼續居住。
他已在房產網站上登廣告,希望能以比賠償金更高的價格售出現有的三房式單位。
獨居的陳明輝(63歲,浩潔工)也同意,若購買屋契較短的單位,日後如果要轉售,很難賣到好價錢。
一些受影響的屋主則發起請願,提出三個訴求,即希望當局給予更高的賠償金額、把8月份推出的宏茂橋預購組屋項目也列入替代組屋選項,以及免去屋主須支付的轉售抽潤和所有印花稅等費用。

在第563座組屋住了八年的蔡善愉(40歲,信貸分析師)是發起人之一。她認為,當局提供的兩種選項沒有解決大多數屋主的訴求和擔憂。
「我們認為預估的賠償金額有點低,沒有把這一帶日後的發展考慮在內。替代組屋的地點也沒那麼方便,我們希望有其他的選項。」
請願行動在一周內收集了大約325人的簽名,請願書已在上周三(6月29日)電郵給有關當局和議員。
【小Li飛刀評論】
SERS或者VERS的相關討論一定會延續下去,因為這是個無法躲避的「定時炸彈」,也是坡縣房屋政策的根本所在在
我通過一些觀察發現:不是所有人都想要百萬組屋的
就算SERS的機會放在眼前也總是有各種理由,比如不想掏現金、不想要99年的、不想借貸、不想搬家、不想裝修屋子、擔心等不到MOP 期滿等等。。。不懂他們是不是同時不滿意自己的退休金不夠、物價太貴、政府福利太少之類。。。
要認識到不可能有政策讓所有人滿意,就如要認識到投資不可能三角一樣,亦如我最近多次和客戶喝咖啡時候強調的:你不可能在預算範圍內找到完美的房子,你以為的完美,有一天會帶來你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是坡縣房產的死結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