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6日)在國會上,衛生部長王乙康發表講話,回應反對黨關於政府讓大量外籍人員無節制湧進新加坡奪走國人工作的觀點。
王乙康表示,政府深切了解到新加坡人在職場上的焦慮,並認真看待大家的擔憂,採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已經通過提高工作準證門檻,來收緊外來人員的流入。

但是,王乙康部長提醒道,挑起國人的排外情緒,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損害新加坡人的生計,賠上國家繁榮,以及下一代幸福。
他表示:「新加坡國土面積小,缺乏天然資源。新加坡的經濟自主,成功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放眼世界,藉助全球化的趨勢,引進外資,進軍國際市場來彌補國家資源的不足。這樣,國人才能安居樂業,年輕人可以追逐夢想。」
王乙康認為,「新加坡專業人士的壓力,簡單來說,是來自全球化經濟的競爭。新加坡一方面必須開放市場,為國人打造機遇,另一方面必須處理它所帶來的競爭。我們打開了窗,陽光和蒼蠅都一起進來了。
然而,外來競爭並不完全是零和博弈(zero-sum game)。相反的,國人和外來人才能夠相輔相成,一起吸引更多外來投資,製造更多好的就業機會。作為一個依賴全球經濟的小國,新加坡國人要面對以下的選擇:
(A) 很多競爭,很多工作;
(B) 很少競爭,很少工作?
兩個極端都不是大家想要的。新加坡要找的是一個平衡點,不能矯枉過正。要確保國人繼續有足夠的、好的工作,一些競爭是難免的。如果有人鼓吹能給你一個『沒競爭,多工作』的經濟模式,這個人肯定是在亂賣膏藥。
我們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新加坡正在全力開發數碼和信息科技。在這個世界,數碼專才,中國和印度最多。中國專才都傾向於留在當地工作,而印度專才則往外地尋求發展,因此,在新加坡相對來說印度籍數碼科技專業人士比較多。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象。政府部門正在同業界人士探討是否能夠採取離岸外包的作法,讓我們只保留較高端的工作,以減少外來人才數目。不過我們必須謹慎處理,確保不會流失重要的外來投資。
新加坡政府與公眾應該繼續討論如何解決問題,保障新加坡人的就業機會,使新加坡人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但是不要隨意聽取不確實的言論,以避免動搖新加坡開放經濟的根基。
新加坡政府注意到,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對排外主義問題。但是不能讓它在新加坡生根。政府應該設法消除人民的憂慮,解決人民的問題,政府有決心這麼做。但這需要新加坡人的配合,同心協力,一起守護國家繁榮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