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洲人口老齡化加劇,很多老年人都已被「廢物式」養老所綁架——老弱專座、不能參加工作等,
老人被當作了沒有自理能力、分辨能力、需要別人包辦一切的「老朽」。不過,這也並非當代亞洲老齡化環境的全貌。

(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流行一種老年文化叫「Sucessful Aging」(成功衰老)。
在中國,老人幫子女帶娃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新加坡卻鼓勵大家老了之後也要繼續工作。
作為人口老齡化「重地」,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新加坡總人口的1/8,
預計再過10年又會翻番,屆時老齡化壓力將導致老年人口不得不面對重返工作崗位的問題,而身體健康無疑成為了未來一大挑戰。
儘管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2歲,重新受僱退休年齡是65歲,
但越來越多的新加坡老年人過了這些年齡後,依然活躍在工作崗位上。

(圖片來源網絡)
2015年,新加坡政府耗資30億美元啟動了一項「成功老齡化行動計劃」,
主要目的就在於為65歲及以下老人提供再就業機會、延長老年人的健康壽命。
不過,
相比於新加坡政府的未雨綢繆,全球頂尖研究機構更是早已竭盡全力推動實現健康衰老、延長壽命科技的到來。

(圖片來源網絡)
同時,由於新加坡收緊外國員工的流入,導致勞動力市場緊繃,僱主也開始認真考慮聘請年長員工的課題。
在新加坡,目前55-64歲老年人的就業率攀上歷史新高,首次突破67.2%。
與此同時,中國的養老觀念也在與時俱進:76歲的中國硬核老人劉增盛,
為了拒絕年輕人的讓座,在胸前佩戴「勿需讓座」的LED顯示牌而走紅網絡。
他想用這種方式提醒所有人,自己並不是「廢物老人」,而是一個頭髮花白的壯小伙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