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国策和全球最高的拥房率(90%以上)让许多国家津津乐道。趁著当前房屋市场投资热情高涨,房贷利率持续低迷,我们就来聊聊新加坡房贷的那些事儿。
总体来说,新加坡房屋贷款约80%来自于银行,其中包括政府组屋(HDB)和私宅(Private Property);其余约20%房贷来自建屋局,这是专为政府组屋(HDB)提供的贷款,贷款利率固定在2.6%。相对于银行当前1.2%左右的固定房贷利率,更多人倾向于选择银行的房贷配套,在房贷利息方面有所节省。
银行房贷申请

新加坡银行的房屋贷款顶限是房屋价值的75%,贷款申请审查也比较严格。对于新加坡的居民(包括公民,永久居民和工作准证持有者),银行首先审查的就是申请人的工资收入以确保有偿还能力。所以在申请房贷这一方面,有固定工作且工资收入稳定的雇员(Employee)获得贷款相对容易。自雇人士(Self-employed)则需要提交最近两年的报税单(Notice of Assessment),贷款额度也是基于过去两年平均收入的70%。对于外国购房者来说,房贷的申请审查则更加严格,通常要做繁琐的背景调查,也需要提交更加详细的收入来源证明,在此我们就不做详细的阐述了。
通常在决定买房子之前,购屋者需要先做好购房贷款力评估(In-Principle Approval)。在了解自己贷款力的前提下,购屋者可以从容的挑选自己心仪的房子。即使过了IPA的有效期(通常是1个月), 购屋者也可以重新申请。选到满意的房子后,购屋者就可以(通过中介或自己代理)签署购买意向书OTP(Option to Purchase)。即使遇到所购房产超过自己的贷款力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现金验资(Show Fund)和抵押贷款(Pledging Loan)等方式来解决。
现金验资和抵押贷款

顾名思义,购屋者要向银行展示自己有财力,使得银行愿意多贷款。例如,购屋者的贷款力为70万,但他想买100万的房子,银行贷款的顶限是75%,也就是需要贷款75万。这5万的差额就可以通过现金验资或抵押贷款的方式来解决。现金验资的额度按贷款年限和具体情况计算,比如10万差额:30年贷款现金验资额度为13万左右;如果只贷5年,则需要50万现金验资。如果是用新币来做现金验资,需要验两次,一次是在房贷申请时(向银行提交),另一次是在银行放贷款前(通过律师行提交)。如果现金验资是用外币的话,通常只是一次,但个别银行也要求验资两次。
相比之下,抵押贷款(Pledging Loan)的方式通常不太受欢迎。因为购屋者要在贷款银行存一个数额的定期,只要房贷还在这间银行,这笔定期存款就不可以动用。对购屋者现金流动性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的许多客户曾经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来增加贷款额度,但最终都因现金流动性的原因不得不把贷款转移到其他银行。
建屋局房贷申请

建屋局房屋贷款是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购置HDB而设立的。贷款顶限是90%(10%的首付压力远低于25%首付的银行贷款),贷款申请审查也相对宽松,同时也为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很多补贴和优惠政策。对于新加坡本地收入较低或刚工作不久,储蓄较少的年轻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等收入稳定后,可以选择再换成银行贷款。因为相对于建屋局的贷款利率(2.6%),银行贷款的利率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对于信誉度有瑕疵(有破产或欠债记录)的购屋者,建屋局的贷款则成了唯一的选择。因为贷款申请人要通过严格的信誉度调查,信誉度有瑕疵的申请人很难申请到银行贷款。
因为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国策,建屋局会尽力帮助每一位公民或永久居民实现拥屋的愿望。记得两年前有一位申请到组屋BTO(Build-To-Order)的购屋者通过朋友找到笔者请求帮助。因为办理离婚,她和前夫一起申请到的五房式组屋必须退还给建屋局, 而且她一个人的收入也不能满足之前和前夫一起申请的HDB贷款额度。她和女儿苦等了几年,非常想住进新组屋。但通过邮件向建屋局申诉了几次,都被回绝了。笔者建议她即刻请假去建屋局的总部,找到负责自己案子的官员或更高级别的官员当面申诉,把自己和家庭的难处当面解释清楚,请求建屋局的协调帮助。隔天下午,笔者收到电话,这位购屋者终于申诉成功,可以和女儿一起搬进心仪的组屋。
融资套现

曾有客户咨询笔者能否把已经付清的组屋(HDB)进行融资套现,答案是否定的。房贷融资套现只是针对私宅(公寓,别墅等)和商用房产。融资套现的金额大约是房产升值额度的60%。银行也会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贷款余额等因素进行考量,最终的融资额度是由信贷部门审核后决定的。因为融资套现的利率和房贷利率相同,趁著当前的房贷利率持续低迷,很多客户选择融资套现(例如:选择5年1.5%的固定利率),在增加现金流动性的同时,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
新加坡金管局(MAS)对房屋市场有着非常严格的监管,并适时调整政策。例如将贷款顶限从80%降低到75%,外国人购房的额外印花税等措施,有效的防范了房产投资过热,房产泡沫的出现,从而确保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新加坡的一项基本国策,“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必定会被坚定的执行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国家可以效仿借鉴,让人民能够从中受益,藏富于民,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