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部长尚达曼喊话:新加坡不应成为福利国家!
新加坡不应成为福利国家,但可以成为福利社会,让新加坡人为彼此的福利负责。

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将卸任参加总统竞选,他出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15周年慈善高尔夫球活动和晚宴致辞时说,当新加坡还是个年轻国家时,主要倡导的是自力更生,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也应具备同理心并团结。
他说:“我发现从政多年来,当你帮助别人时,他们在生活上会投入更多努力,负起更多责任。我从不相信当你帮助别人时,他们会更依赖你或变得无助。少部分人会是这样,但绝大多数不是。”
尚达曼指出,要帮助有需要的人,国家可以收更多税,让政府发放更多津贴,这也是部分欧美福利国家的做法,不过这种做法存在局限。他认为比较正确的做法应是建立一个福利社会,让新加坡人为彼此负责、相互帮助,建立更活跃和更坚韧的社会。

打造包容社会是尚达曼从政20多年来贯彻的思想,他曾经提出“蹦床理论”和“上行电动扶梯“的说法,来比喻新加坡的政策如何打造包容社会,以及实现社会流动。
福利国家是指那些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广泛保障和福利措施的国家。这些国家致力于确保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社会政策来提供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险、养老金、失业救济、住房等方面的福利。
瑞典,丹麦,挪威,瑞典,加拿大等都被认为是福利国家的典范,其福利体系覆蓋医疗保健、教育、社会保险、养老金等方面。政府通过高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来提供广泛的福利保障。
这些国家的福利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社会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福利社会
新加坡被认为是一个福利社会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福利国家,主要是因为其社会福利模式和政策与传统的福利国家存在一些差异。
教学上:减少学生作业。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禁止无效以量代质。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较小、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其资源相对有限。由于人口众多而资源有限,政府在提供社会福利时需要更加谨慎和有选择性。
新加坡社会文化中强调个人责任和自助精神,倡导个人努力和自我发展。相较于传统福利国家强调政府提供全面保障的模式,新加坡更加注重个人努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以保持国家的繁荣和可持续性。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提升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而非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社会福利。
尽管新加坡的福利体系相对较为有限,但政府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照顾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和改善公民生活。例如,提供公共住房、医疗保健、教育补助、老年护理等福利项目,并通过社会援助计划来帮助那些需要额外支持的人群。

01 公共住房计划
新加坡实施了公共住房计划,通过公共住房的建设和分配,确保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可负担的住房选择。
02 医疗保健
新加坡实行了普遍医疗保险制度,即新加坡医疗保健计划(MediShield Life)。该计划为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覆蓋大部分医疗费用。
03 教育补助
新加坡政府通过教育补助计划,为家庭提供教育费用的支持,包括学费津贴、奖学金和学费补贴等。
04 养老保障
新加坡实行了中央公积金制度(CPF),为劳动者提供退休金和医疗保险,以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05 就业保障
新加坡通过劳动法律和政策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工伤保险和失业救济等。
06 社会援助计划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多项社会援助计划,为那些需要临时或长期援助的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支持和社会服务。
07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以增强公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尽管新加坡在福利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挑战和改进的空间。政府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之间需要持续努力,确保福利资源的合理分配,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