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过去6个月,仅有16%的新加坡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购物。
据调查显示,社交媒体的购物平台包括TikTok Shop、Facebook Marketplace和Instagram Shop。虽然上述社交媒体盛行,但其延申开发的购物平台,使用率偏低。
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公司Milieu Insight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61%的Z世代(出生于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知道TikTok商店的存在,但只有20%的人曾游览该平台,当中更只有11%的人曾购物过。
报道指出,目前尚未有数据证实社交媒体的购物平台是否崛起,毕竟深受年轻人欢迎的Instagram商店已遭遇了挫折。而TikTok大动作扩展购物平台,其效益仍在观察当中。

无论如何,最近一项区域调查《TikTok 效应:加速东南亚的商业、教育和社区发展报告》显示,通过使用TikTok销售其产品和服务的商户,收入增加了近50%。研究还发现,近五分之四的企业已从线下转向线上营销渠道。
除此之外,接受TikTok调查的创作者当中,超过80%通过直播和品牌赞助等途径的人,收入都增加了。
今年6月,TikTok计划借助东南亚经济快速增长之势,把全球电子商务业务今年的商品交易总额扩大到约200亿美元(约270亿新元)。
在娱乐消费方面,TikTok能够吸引具影响力的人加入其平台,这有助推高销售额。这也意味着互动和购买的几率更高。

Tiktok
“多项报告表明,TikTok使用者的参与率是Instagram或Facebook的四到五倍。TikTok有能力吸引用户,让他们在平台上花费更多时间,这为TikTok抓住商业机遇奠定了基础。”
调查显示,近58%的TikTok购物者表示,他们通过内容创作者、网红和名人发现了新产品,其次是52%来自直播活动。
近些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如Instagram、Facebook和YouTube,已经开始整合购物功能,允许商家在其平台上展示和销售商品。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社交媒体内容的同时购买产品,为商家提供了更直接的销售渠道。
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和微博,一直在社交媒体购物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平台已经在本地市场产生了影响,激发了新加坡本地社交媒体购物平台的发展。
一些本地创业公司开始专注于发展社交媒体购物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个集成的购物体验。这些平台可能提供商品展示、购物车功能、支付选项和配送服务,以便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完成整个购物过程。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用户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评论、评级和分享来获取产品信息,这可能会对其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和品牌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品牌可能会与社交媒体影响者(KOLs)或名人合作,通过其影响力来推广和销售产品。
社交媒体购物平台需要具备安全的数字支付系统,以确保用户的付款信息和个人数据得到保护。同时,平台还需要努力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数字化和移动化的国家,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率很高。这促使社交媒体购物平台更加注重移动用户体验,确保购物过程在移动设备上也能顺畅进行。
新加坡的社交媒体购物平台发展正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包括社交媒体的普及、数字支付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便捷购物体验的需求。
相比新加坡,中国社交媒体购物市场庞大且成熟,拥有一些全球领先的平台,如微信、淘宝、京东和小红书。这些平台不仅在国内具有巨大的用户基础,还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社交媒体购物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的社交媒体购物平台通常更加深入地融合了社交和购物功能,例如,在微信中可以完成聊天、支付和购物等多种活动。这种融合在新加坡的社交媒体购物平台上可能没有达到同样的程度。
在中国,一些本土创业公司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了社交媒体购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些平台在用户体验、推广和创新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而在新加坡,虽然也有一些本地创业公司尝试发展社交媒体购物平台,但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在中国,社交媒体影响者(KOLs)在推动社交媒体购物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许多KOLs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向他们的粉丝推荐产品,从而影响购买决策。在新加坡,虽然也有一些影响者,但其影响力可能没有中国那么强大。
中国的社交媒体购物平台广泛使用数字支付和移动支付,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数字支付体系可能相对不如中国发达,这可能会影响社交媒体购物的便利性。
中国在社交媒体购物平台方面的发展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更深入的整合以及更强大的社交媒体影响力。相比之下,新加坡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如推动本地平台发展、提升数字支付体验以及培育社交媒体影响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