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第四季开盘的新私宅推动本地整体私宅价格加速上升,环比增长2.7%,但全年涨幅收窄至6.7%。
分析师认为,这显示市场正逐年回稳,今年价格涨势预计会进一步放慢。

市区重建局星期二(1月2日)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的整体私宅价格高于第三季的0.8%涨幅,全年的私宅价格是连续第七年上升,但涨幅低于2022年的8.6%。
第四季有数个新私宅项目开盘,推动整体非有地私宅价格上升2.2%,与第三季的涨幅相同;去年全年上升6.5%,低于前年的8.1%涨幅。
代表大众化私宅的中央区以外(OCR)私宅价格在第四季的涨幅最大,环比增长4.6%;代表高档私宅的核心中央区(CCR)私宅价格上升4.2%;代表中档私宅的其他中央区(RCR)的私宅价格则滑落1.2%。
若以全年来看,高档和中档非有地私宅价格去年分别增长2.1%和2.7%,低于前年的4.8%和9.7%涨幅。大众化私宅价格则在去年加速增长13.8%,高于前年的9.3%涨幅。
第四季整体私宅价格加速上升,主要是受到11月开盘的三个新私宅项目Hillock Green、聚鼎(J’den),以及华登嘉苑(Watten House)所带动。
这显示市场上有很多本地买家,许多外国买家因为额外买方印花税在去年4月上调到60%之后离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第四季购买的私宅数量占总交易量的98.5%,外国买家买下的单位只占1.5%。
去年全年的私宅价格涨幅低于前年,房价显著放缓,显示由冠病疫情引发的价格涨势已经结束,房价趋向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地住宅价格在第三季下跌3.6%之后于第四季反弹,环比增长4.5%。
分析:有地住宅料受本地买家青睐
许多买家希望有较大的室内和室外空间。预计今年的有地住宅市场会获得本地买家的支持,但有限的供应可能影响交易量。
在私宅交易量方面,去年第四季(截至12月中)的整体交易量环比下跌27%,报3800个单位;全年滑落15%,只达1万8510个单位。去年的交易量是2016年之后的新低。
政府售地计划的私宅供应增加,去年的正选名单地段供应增加大约50%至9250个单位。今年上半年的供应会进一步增加至5450个单位,高于去年下半年的5160个单位和去年上半年的4090个单位。
市建局说,这些增多的私宅单位预计会在今年开始出售,可应对市场购买需求,并有助于把价格维持在符合经济环境的水平。
市建局还指出,全球经济活动预料会在今年进一步趋缓,本地房贷利率预计会维持在高位。购房家庭在贷款方面应该继续保持谨慎,这包括长期房贷。
今年发展商推出新项目时会根据市场情况定价以带动销量,买家则以本地自住型买家为主。
预测今年全年的私宅价格会上升3%至4%,交易量介于1万3000个单位至1万4000个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