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第四季開盤的新私宅推動本地整體私宅價格加速上升,環比增長2.7%,但全年漲幅收窄至6.7%。
分析師認為,這顯示市場正逐年回穩,今年價格漲勢預計會進一步放慢。

市區重建局星期二(1月2日)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的整體私宅價格高於第三季的0.8%漲幅,全年的私宅價格是連續第七年上升,但漲幅低於2022年的8.6%。
第四季有數個新私宅項目開盤,推動整體非有地私宅價格上升2.2%,與第三季的漲幅相同;去年全年上升6.5%,低於前年的8.1%漲幅。
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價格在第四季的漲幅最大,環比增長4.6%;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私宅價格上升4.2%;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的私宅價格則滑落1.2%。
若以全年來看,高檔和中檔非有地私宅價格去年分別增長2.1%和2.7%,低於前年的4.8%和9.7%漲幅。大眾化私宅價格則在去年加速增長13.8%,高於前年的9.3%漲幅。
第四季整體私宅價格加速上升,主要是受到11月開盤的三個新私宅項目Hillock Green、聚鼎(J』den),以及華登嘉苑(Watten House)所帶動。
這顯示市場上有很多本地買家,許多外國買家因為額外買方印花稅在去年4月上調到60%之後離場。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在第四季購買的私宅數量占總交易量的98.5%,外國買家買下的單位只占1.5%。
去年全年的私宅價格漲幅低於前年,房價顯著放緩,顯示由冠病疫情引發的價格漲勢已經結束,房價趨向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地住宅價格在第三季下跌3.6%之後於第四季反彈,環比增長4.5%。
分析:有地住宅料受本地買家青睞
許多買家希望有較大的室內和室外空間。預計今年的有地住宅市場會獲得本地買家的支持,但有限的供應可能影響交易量。
在私宅交易量方面,去年第四季(截至12月中)的整體交易量環比下跌27%,報3800個單位;全年滑落15%,只達1萬8510個單位。去年的交易量是2016年之後的新低。
政府售地計劃的私宅供應增加,去年的正選名單地段供應增加大約50%至9250個單位。今年上半年的供應會進一步增加至5450個單位,高於去年下半年的5160個單位和去年上半年的4090個單位。
市建局說,這些增多的私宅單位預計會在今年開始出售,可應對市場購買需求,並有助於把價格維持在符合經濟環境的水平。
市建局還指出,全球經濟活動預料會在今年進一步趨緩,本地房貸利率預計會維持在高位。購房家庭在貸款方面應該繼續保持謹慎,這包括長期房貸。
今年發展商推出新項目時會根據市場情況定價以帶動銷量,買家則以本地自住型買家為主。
預測今年全年的私宅價格會上升3%至4%,交易量介於1萬3000個單位至1萬4000個單位。
